农产品安全事故频发 广州现染色小黄鱼吃了伤肝
新快报消息,冯艳丹与曹洪梅报道
在员村农贸市场,一场关于食品安全的警钟再次敲响。谢小姐的一次购物经历引发了一场关于小黄鱼染色的风波。她在市场购买的几条小黄鱼,竟然在手刮鱼鳞时让她的手染上了浅黄色,这让她怀疑小黄鱼被染色了。
本月12日,这一疑虑被新快报记者获悉后,立即展开调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了那些金灿灿的小黄鱼,它们的冰下世界似乎被染上了浅黄色。手指轻轻触碰,就会留下浅浅的黄色印迹。随即,天河区工商分局介入,将样品送往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昨日,检测结果显示送检小黄鱼含有柠檬黄成分。广东省食文化研究会会长、添加剂专家杨冠丰明确指出,柠檬黄虽然可用于食品着色,但应用于小黄鱼染色却是违规操作。专家解释,柠檬黄是一种食品合成着色剂,其特点是色泽鲜明、不易褪色、稳定性好。商家为了追求产品色泽鲜艳,迎合消费者心理,常常超范围、超限量使用着色剂。柠檬黄对肝肾胃均有害。
工商部门迅速行动,对涉事档口展开调查。档主张某透露,这批黄花鱼是从荔湾区的阮某处进货的。但由于张某的台账记录不完整,执法人员暂时无法找到阮先生。目前,工商部门已对张某的违法经营行为进行立案查处,并在各农贸市场开展黄花鱼的专项检查。专家提醒消费者可以通过观察小黄鱼是否掉色来分辨其是否染色。真正的小黄鱼只有鱼肚处颜色较深,鱼背处颜色较淡且不均匀。染色的小黄鱼则会在水中溶解色素或擦拭后褪色。
近期农产品安全事故频发,让人忧心忡忡。从喷洒甲醛的大白菜到添加蓝矾的韭菜,再到如今染色的小黄鱼,这些事件都在提醒我们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消费者在购买农产品时应该保持警惕,注意辨别产品的真伪和安全性。和相关机构也应加强监管和检测力度,确保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吃得放心、安心。农产品检测,守护食品安全的重要一环
农产品的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因此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测至关重要。其中,检测项目涵盖了农药残留、甲醛、吊白块以及瘦肉精等多项关键指标。这些检测项目的设立,旨在确保每一份农产品均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与此水产品作为人们餐桌上的重要一员,其检测同样不容忽视。主要检测项目包括微生物、孔雀石绿、氯霉素以及二氧化硫等。这些指标都是确保水产品安全的关键所在,任何一项超标都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威胁。目前许多自检室所采用的快速检测方法,虽然方便快捷,但在灵敏度上尚无法与法定检测机构相抗衡。
在我国现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对于农产品保鲜剂、添加剂的使用,尚未有明确的范围和剂量规定。虽然法律提出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的技术规范,但现实中这些规范并不十分明确,这给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对此,广东省食文化研究会会长、添加剂专家杨冠丰建议,部门应尽快健全相关法规,对农产品和食品生产中使用的保鲜剂、添加剂进行明确规范。
作为消费者,我们也有责任关注食品安全,了解相关法规标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也期待部门能够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相关法规,确保每一份农产品和水产品的安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吃得放心,生活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