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逐渐回暖新模式不断“点亮”餐饮
随着各地商户的复工营业,城市的烟火气逐渐回归。近期,餐饮消费需求正在逐渐释放。北京作为餐饮业的繁华地带,其多家餐饮店的经营情况反映了市场的复苏态势。
在疫情防控措施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北京各大餐饮企业正有序复工。夜幕下,大街小巷的商场和商铺灯光逐渐点亮,庆丰包子铺、汤城小厨等门店逐渐恢复了生机。这些餐饮店采取了一系列防疫措施,如测量体温、全面消毒等,以确保顾客的安全。虽然目前仍只能提供外卖服务,但门店的市场信心已经得到了提振。
随着疫情的变化,各餐饮企业快速反应,调整经营策略,减轻疫情带来的冲击。一些品牌门店通过推出外卖服务实现了盈利。北京大鸭梨餐饮集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们通过调整外卖菜单、缩短产品结构、推出适合外卖的菜品等措施,成功将因疫情不能外出聚餐的堂食顾客转化为临时的外卖刚需群体。木屋烧烤、京味斋等商家也积极参与美团发起的“春风伙伴联盟”,实现了营业额的大幅增长。
除了传统的外卖服务,一些五星级酒店也开始上线外卖平台,实现“云复工”。北京燕莎中心凯宾斯基饭店通过与外卖平台合作,保证了餐厅的效率、安全和品质。据美团大数据统计,全国主要城市的餐饮外卖交易额和订单量呈现大幅增长态势,深圳、广州、北京、上海等城市的餐饮外卖业务尤为繁荣。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餐饮企业不断探索线上经营的新路子,通过外卖服务实现销售主力的转换。数据显示,北京市的外卖消费整体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国贸、中关村、望京等地的订单“火热”。这些成绩的背后是餐饮企业积极应对疫情挑战的努力和创新精神。随着市场的复苏和消费者信心的增强,相信餐饮业将迎来更加繁荣的发展。疫情期间,餐饮行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外卖平台为餐饮企业推出的解决方案,如“无接触配送”、“无接触外卖防护罩”以及“流量扶持”,为传统餐饮企业带来了全渠道运营的新机遇。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餐饮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更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行业的创新发展。
跨界合作与创新机制成为餐饮企业应对疫情的重要手段。为了降低疫情对营收的影响,各餐饮企业纷纷采取创新举措,探索无人车配送,出售半成品餐食和预包装食品,开通远程预点餐服务。他们还积极拓展网上销售渠道,如电子商城、微信小程序等。餐饮企业还开展了多种类型的跨界合作,探索共享新机制,如与外部开展供应链合作,探索员工的跨界合作等。
以北京华天老字号为例,他们在疫情期间推出的多种半成品菜品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如同春园的三鲜蒸蛋饺、菊花鱼,惠丰门丁肉饼店的烙饼卷肘子,惠丰涮肉馆的麻辣涮锅等,这些半成品菜品不仅丰富了消费者的餐桌,也为餐饮企业带来了额外的收入。
借助科技力量,餐饮业正不断探索无人化和智能化。据相关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企业计划提升供应链或进行企业数字化转型,尝试无人化设备或无人餐厅。例如,北京华天饮食集团公司推出了远程预点餐服务,并计划推行“无接触餐厅”,实体门店内全面普及扫码点餐、扫码支付,尝试推行无人款台、无人点餐。美团外卖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已经在一些城市安装了智能取餐柜并试运行,未来可能会推动更多区域安装落地,重点覆盖人流密集的场所。
面对未来,大部分餐饮企业依然信心满满。他们将继续增强自身商业模式的抗风险能力,不断创新和探索,为餐饮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正如一位餐饮企业负责人所说,他们坚信餐饮行业依然是最活跃的第三产业,疫情散去后,餐饮行业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我们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餐饮行业将逐渐走出疫情的影响,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记者阳娜 吉宁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