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复工后更应注重防控避免过多的
当前,随着企业陆续复工,我们不禁要关注复工后的防疫问题。新华网近期推出的《战“疫”专家说》专题中,采访了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呼吸与危重症科主任徐金富,他给出了复工后的几点建议。他表示,新冠病毒对我们国家和全球造成了巨大影响,我们需要在复工复学的过程中,强化防控意识,尽量避免前往人流密集区域。
在个人防护方面,徐金富强调,勤洗手、戴口罩是基本措施。除此之外,外出回家后应立即更换衣物,并将衣物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晾晒。因为从个人卫生角度看,洗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能马虎应对。对于公共场所的消毒、清洁和通风工作,也需要树立更高的标准。在公共场所,建议关闭中央空调,采用独立空调并定时开窗通风。
徐金富还提到,一些新冠病毒疑似病例可能会出现肺外的症状,如乏力、全身酸痛等消化系统症状。家庭成员之间如果出现发热、胸闷等呼吸系统的症状,应尽快识别并就医。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但新冠病毒可能存在其他传播途径。大家不必过度恐慌,只要做好个人防护,就能有效避免感染。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新冠病毒是一种新型病毒,某些特定人群如免疫功能低下者、老年人等更容易感染,因此需要更加注意自我防护。
针对疫情期间如何就诊的问题,徐金富建议患者在症状无法缓解时及时就医,并提前在网站上进行预约。预约可以避免人群聚集排队,更利于医院的工作安排。他还介绍了临床如何筛查疑似病例的方法。首先会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暴露史来判断其是否有可能感染病毒;其次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呼吸系统或其他肺外症状;第三会进行血常规检查;最后进行影像学检查。如果符合其中任意两条标准,就可以判定为疑似病例。
这场疫情让我们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以及防疫的紧迫性。让我们铭记徐金富主任的建议,共同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共同抵御病毒的侵袭。以张馨心的观点来看,当一个病人既有流行病学史的暴露背景,同时符合其他两条特定条件中的任意两项,那么我们就应该高度怀疑这个病人可能感染了新冠病毒肺炎。这样的病人应当被当作疑似病例来处理,及时隔离并接受住院进一步检查和排查。
流行病学史的暴露背景,指的是患者曾经接触过可能感染新冠病毒的人群,或者曾经到过疫情严重的地方。这是判断一个病人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当这样的暴露背景与其他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相结合时,更是增加了患者的疑似感染风险。
一旦我们确认了一个病人是疑似患者,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采取隔离措施。隔离是防止病毒进一步传播的关键措施。通过隔离,我们可以有效阻断病毒传播链,减少疫情扩散的风险。
接下来的步骤是收治住院进行进一步的排查。住院排查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进行,包括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测、影像学检查等。这些检查手段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判断病人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以及病情的发展情况和严重程度。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和责任心。对于疑似患者,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有任何的疏忽和懈怠。只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同时也保护了整个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当一个病人既有流行病学史的暴露背景,又符合其他两条特定条件中的任意两项时,我们应该高度怀疑其感染了新冠病毒肺炎,及时采取隔离和住院排查等措施,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社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