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姐倒地20分钟没人扶 医生称骨折确实不能
宁波街头惊现摔倒的郑大姐:陌生人的选择与深夜的思考
近日,一段发生在宁波鄞州街头的视频引起了广泛关注。画面中,郑大姐因追赶公交车而摔倒在地,身旁的车水马龙似乎与她无关,人们匆匆而过,无人扶起。
那天清晨,阳光洒满大地,郑大姐在后仓公交站附近摔倒,旧日的骨折伤痛再次复发。她躺在路边,用宁波方言呼喊:“我是本地人,是我自己摔倒的。”路过的行人似乎对此有所顾忌,只是匆匆瞥一眼便离去。郑大姐坐在冰冷的地面上,望着匆匆而过的人群,心中五味杂陈。大约二十分钟后,一名女子为她拨打了急救电话,随后民警和医护人员赶到现场。
郑大姐的遭遇让人心疼,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社会冷漠的质疑。回想起那些曾经的热心市民,为何在今天却无人愿意伸出援手?难道人心真的如此冷漠吗?
其实,我们不应忽视那些愿意伸出援手的人。视频中那位中年女子和那位骑着三轮车的老汉都是极好的例证。正如我们所见,并不是所有人都会选择冷漠。人心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多样性导致了人们的不同选择。有时候,我们不应因为个别事件而否定整个社会的善良与正义。正如网友们所说:“不能因为一个不扶就抹杀一些人的‘扶’。”我们应该看到并引导这种“正能量”。我们也需要反思如何更好地构建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环境。或许从个人做起,传递温暖与关爱,才能逐步融化社会的冷漠冰霜。对于郑大姐来说,那天的遭遇无疑是一场考验。但她不应因为这次遭遇就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和对社会的信任。因为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总有那么一些温暖的人和事值得我们去珍惜和传承。这次经历或许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社会的温暖之处和冷漠之处,从而引发更多的关注和反思。让我们共同努力,构建一个更加温暖、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关于扶人问题,我们需要理性且明智地对待。遇到有人摔倒,打110或120是首选,而不是盲目地去扶起对方。因为,不当的扶起方式可能会导致二次伤害,也可能让自己陷入不必要的纠纷之中。
在这个问题上,人们的态度各异。有些人主张冷漠,因为恐惧被误解或欺诈。但也有人坚持初心,愿意伸出援手。他们明白,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社会的基石。在鄞县大道后仓公交站的事件中,尽管周边环境偏向冷清,但仍然有人愿意停车相助。这或许反映了人性中的善良和同情。
郑大姐的遭遇让我们明白,帮助他人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她右小腿骨折,幸好没有移位,但这也提醒我们,面对突发情况,我们不能仅凭热情去行动。医生指出,郑大姐有过骨折病史,摔倒后应该首先向路人说明情况,并拨打120求救。盲目地去扶起她可能会导致骨折移位,造成二次伤害。帮助他人时,我们需要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正确、安全的方式进行。
那么,如何做到既能助人又保护自己呢?宁波工程学院的吴廷玉调研员给出了建议:在伸出援手的同时也要注意自我保护。在帮助他人之前,先询问相关求助信息,然后报警或拨打急救电话。这样既能及时救助需要帮助的人,又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伤害。
宁波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宗建平也强调了这一点。他建议我们在帮助病人时,要先了解病人的具体情况,判断他们能否移动。如果不便移动的话,应该立即报警或拨打急救电话,让专业人员进行处理。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的表现。
我们应该保持善良和同情心,愿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但同时也要理性看待问题,学会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伸出援手。这才是我们应该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都市快报以获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