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混乱期间,收到了717份报告
“蓝皮书”计划正如年初设定的目标那样稳步展开。长达半年的时间,我们致力于落实这一计划,对于经过军事训练的人来说,这段时间仿佛格外漫长。工作人员们却觉得这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显得平常。
在计划初期,我们发现大部分UFO报告中所描述的其实并不是未知现象,而是热气球、飞机或天体等非正常天气状况下的常见物体。我们针对性地设计了一套操作方案,旨在迅速将这类报告筛选出来,以便我们有更多的资源和时间去关注那些真正未知的事件。
为了准确区分报告中的气球、飞机和天体与UFO,我们借助了“蓝皮书”计划收集的大量数据。我们不仅获取了所有大型高空热气球的飞行位置报告,还能通过简单的电话查询获取美国境内其他研究或常规气象气球的详细信息。对于目击地点周围的飞机位置,情报人员会进行核查,并通过与民航局和航空基地的沟通来验证信息的准确性。我们的天文学家也会对观察者提供的数据进行二次核查,确保无误。
剪报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线索,发布的水文公告和航行通告也不例外。每过六小时,我们就会收到一份详尽的气象数据。还有其他多个来源的数据为我们分析UFO报告提供有力支持。
为了获取关于气球、飞机、天体等的准确信息,我作为“蓝皮书”计划的统筹人员,需要与多个部门密切合作,包括空军航空气象服务部、飞行服务处、研究和开发指挥部等。还与防空司令部的海军研究办公室、美国航空航天局高空气象学办公室、民用航空管理局等多个机构保持紧密联系。
经过初步筛选后,仍然被标记为“未知”的报告会被转入MO文件进行分类比对。比如,曾经收到的一份来自得克萨斯州伦道夫空军基地的报告,描述的不明物体既不是气球也不是飞机或天体。通过与其他类似报告的比对,我们发现所谓的UFO其实是一群反射城市灯光的野鸭。
收到的雷达报告会转交给美国航空航天技术情报中心(ATIC)电子部的雷达专家进行分析。源源不断的报告要求我们每周进行大量数据筛选和长时间加班,以寻找问题的答案。当报告的结论仍然是“未知”时,我们确信它确实代表了某种我们尚未了解的现象。
“蓝皮书”计划的团队由4名军官、2名飞行员和2位平民组成。“小熊”计划还雇佣了3位全职科学家以及若干兼职人员。甚至五角大楼的福奈特少校也全职投入到这个计划中。若将全球参与初步调查和采访UFO目击者的情报军官都纳入考虑,“蓝皮书”计划无疑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对于收到的报告,只有最出色的才会由“蓝皮书”计划的工作人员亲自进行现场调查。大多数报告都是基于情报官的发现或通过电话、邮件问卷收集的数据进行评估。我们已在多个公开刊物上发布了行动指南,指导如何在“蓝皮书”计划人员到达前采取行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收到的报告越来越详细。
在1952年6月,我们使用的问卷是由“小熊”计划与一位中西部大学的心理学家共同研发,耗时5个月才完成。经过多次测试和调整,最终确定了包含68个问题的8页问卷。问卷中设有陷阱,以验证目击者的可靠性。从收回的问卷中,我们发现部分目击者的描述明显基于想象。
“蓝皮书”计划在标准问卷的基础上,针对雷达UFO目击事件和飞行员目击报告,制定了两个更加具体的问卷形式。这些努力都是为了更准确地分析和解读每一个UFO报告背后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