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的治疗方法

生活常识 2025-04-01 08:39生活常识www.xinxueguanw.cn

一、治疗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

1. 去除病因:立即停用引起变态反应的药物,避免再次接触同类药物。部分患者停用药物后,肾功能可在短时间内恢复。

2. 营养及支持治疗:此病症可能导致急性肾衰竭,而急性肾衰竭患者常处于蛋白质高分解代谢状态。由于食入量限制,患者可能面临营养不良风险。尽管部分患者未显示明显的负氮平衡,但大多数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净蛋白分解,以及水、电解质或酸碱平衡失调。对于无法进食的急性肾衰竭患者,应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和补充疗法。

营养供给原则是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进行,尿素氮显现值是评估患者氮质营养需求的重要参考。对于尿素氮显现率较低的患者,如果未接受透析治疗,可给予含氮量较低的饮食或消化道外营养,如每日20-30g的必需氨基酸或0.6g/kg的蛋白质。持续1-2周,可帮助维持氮平衡,显著降低体内氮质产物的积聚,减少透析治疗的需求。

对于营养不良、接受透析治疗或需要长期营养支持的患者,需摄入更多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大量氮的摄入虽会升高尿素氮显现率,但能帮助减轻负氮平衡。对于剩余肾功能较好、心肺功能强的患者,可以耐受高氮量摄入。摄入途径包括口服、鼻饲和静脉输注。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式。应关注制剂中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的比例,适当补充水溶性维生素,并基于血清电解质浓度调整电解质的补充。为了减轻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分解,改善患者负氮平衡,应提供充足的热量,通常约为125-188kJ/kgd。

3. 药物治疗:实验和临床应用中,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常显示积极效果,如利尿、肾功能改善和血肌酐降低。对于血清肌酐轻微升高或停药后肾功能显著恢复的患者,无需特殊治疗。肾活检显示不可逆损害时,免疫抑制药治疗并不必要。持续性肾衰竭患者应早期开始治疗,可口服泼尼松30-60mg/d或甲泼尼龙0.5-1g/d(静脉给药)。重症肾衰竭患者最好静脉给药。诊断性治疗可选择口服泼尼松1mg/kgd 2-3周。如血肌酐浓度无变化或肾活检显示轻度或无间质纤维化,可加用细胞物如环磷酰胺。但使用免疫抑制药前最好进行肾活检确诊,防止用药过久引发并发症。

治疗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需综合考虑患者实际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去除病因、营养支持和药物治疗的还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矫正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透析疗法在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中的治疗应用

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有时可能伴随少尿型急性肾衰竭,这时,水、电解质、酸碱以及氮代谢的紊乱需要得到积极处理。

对于水中毒伴随左心衰竭的情况,24小时的补液量需精心计算,为显性失液量及不显性失液量之和减去内生水量。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指标来判断补液量是否适中:

1. 观测皮下是否有脱水或水肿现象。

2. 每日体重变化,若增加超过0.5kg或以上,提示体液过多。

3. 血清钠浓度偏低,且无失盐基础,也提示体液潴留。

4. 中心静脉压若高于1.17kPa(12cmH2O),同样说明体液过多。

5. 胸部X线片显示肺充血,这也是体液潴留的一个迹象。

6. 心率快、血压升高、呼吸频速,在无感染征象的情况下,也应考虑体液过多的可能。

为了维持液体平衡,每天测量体重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方法。针对急性肾衰竭患者可能出现的高容量性左心衰竭,主要治疗方法是透析,以解决过多的水负荷。

在钾平衡紊乱方面,特别是高血钾状况,当血钾轻度升高时,可以通过注射钙剂、使用碱性药物以及输注葡萄糖和胰岛素进行调节。但如果血钾浓度超过一定范围,尤其是伴有心电图改变时,应紧急治疗。

代谢性酸中毒的处理也是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治疗中的关键一环。对于非严重的酸碱平衡紊乱,我们应探寻其背后的原因,因为轻微的失衡可能隐藏着严重的疾病。肾衰竭导致的代谢性酸中毒多是由无机酸类引起,对于严重酸中毒或有并发症的肾衰竭患者,需要补充碳酸氢盐并通过透析进行纠正。

至于透析疗法,对于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出现的急性肾衰竭,非手术疗法有时即可见效。但病情较重且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应考虑透析治疗。血液透析、血液滤过和腹膜透析是主要的透析技术,各有其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临床情况。由于血液透析的总体效率较高且普及面广,它仍是临床抢救与治疗的常用手段。当肌酐达到一定水平或伴有高血钾时,应积极进行透析治疗。

血液透析适用于分解代谢型急性肾衰竭、需溶质清除的急性肾衰竭、摄入可被透析清除的毒性物质的情况,以及在不能建立适当的腹膜透析或血液滤过通路时进行。而血液滤过则适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但需要进行超滤的病人,以及需要每天进行超滤的非少尿型病人等。

腹膜透析的考量:在血液滤过面临困难时,腹膜透析成为一种重要的替代方案。尤其在无法建立适当的血管通路、无法接受必要的抗凝治疗,或是在没有血液透析和血液滤过条件的临床环境中,腹膜透析都能发挥关键作用。对于那些血流动力学状况不稳定但仍需透析治疗的患者,腹膜透析同样适用。

急性肾衰竭的透析治疗:首要任务是明确治疗指征。当高钾血症与心肌毒性相联系,且血钾浓度超过安全范围时,透析治疗成为绝对必要。血容量过多引起的临床表现,如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肺水肿,也是透析的紧急指征。尿毒症和酸中毒,尤其是高分解代谢等产酸迅速增多的病人,同样需要透析治疗。相对指征则包括一些可通过非手术疗法控制的机体代谢紊乱。

关于急性肾衰竭透析治疗的中止:对于少尿型急性肾衰竭病人,当每日排尿量达到约800ml时,可考虑中止透析。通过比较透析前后的血清肌酐浓度变化,也能评估肾功能的恢复情况。一旦病人自身的肾功能足以使尿素清除率达到透析水平,就应尽快停止透析。

至于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的预后:大多数病例若及时诊断并停止相关药物使用,病变是可逆的。预后良好,尽管有部分病例肾功能衰竭严重且持续时间长,需要透析治疗,但病死率低。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炎性细胞浸润的范围和程度、中性粒细胞比例、治疗后肾功能的改善情况等。配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和透析疗法,可显著改善预后。

前瞻性研究表明,在药物性急性肾小管坏死和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的比较中,后者更常出现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超敏反应的临床表现、肾功能衰竭时间延长以及迁延的肾功能损害等情况。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的预后至关重要。

以上内容深入解析了急性肾衰竭及其相关疾病的透析治疗和预后情况,旨在提高人们对这一领域的理解和认识。关于肾功能恢复与治疗前衰竭持续时间的探讨

良好的恢复与治疗前肾功能衰竭的持续时间息息相关。Laberke和Bohle的研究揭示,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ATIN)患者出现急性肾衰(ARF)持续三周或更长时间,其预后明显较差。相较于没有ARF表现或仅持续两周的患者,他们的肾功能恢复更为困难。弥漫性浸润的存在往往使肾功能损害持续,影响恢复。

药物导致的ATIN的长期预后,与其所引发药物的种类密切相关。尤其是一些非甾体抗炎药(NSAID),更易引发不可逆的慢性肾功能衰竭。这类药物的使用需要更为谨慎,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迁延不愈或未治疗的间质损害常常导致不可逆的慢性间质纤维化。对于此类患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在临床实践中,及早考虑药物性ATIN的可能性,确定并去除致病药物,是使患者肾功能得到迅速和完全恢复的关键因素。这不仅可以加速病情的恢复,更能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至于皮质类固醇药物,如泼尼松(强的松),在加速本病恢复或改善预后方面的作用尚存争议。现有的证据,大多来自非随机性的研究和个案报告,其有效性尚未得到严格验证。

Neilson对持续间质性肾炎的预后持谨慎态度。对于撤出致病药物后仍持续1周以上的肾功能衰竭,他建议谨慎考虑有限疗程的大剂量泼尼松(强的松)治疗。对于那些血清肌酐升高超过一周但肾衰竭持续时间未达数周的病例,皮质类固醇或许有效。但如果经过3至4周的治疗仍无反应,则应果断停止类固醇治疗,寻求其他治疗策略。

理解肾功能衰竭的持续时间、药物种类以及间质损害的状况对于预测ATIN患者的长期预后和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上一篇:乳腺肿块微创切除手术的优点和缺点?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