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
脑梗死后遗症让患者的生活陷入了困境,他们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更甚者连照顾自己的能力都丧失,严重的情况下智力也受到损害。对于脑梗死患者而言,恢复期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心理护理是其中的关键环节。脑梗死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疾病突发,患者往往在短时间内从正常人转变为残疾人,无法继续从事社会工作和爱情活动,日常生活也需要他人照顾。老年患者的情绪特征往往表现为悲伤、孤僻、抑郁、易怒、易激动、主观不耐烦和以自我为中心。对于失语症患者而言,这些问题更加突出,他们对他人的要求更为严格。当患者意识到自己成为他人的负担时,常常会出现情绪异常、悲观和失望。
护理人员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以理智、富有情感的态度来面对患者,不厌其烦、不厌倦地精心照顾他们。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解释真相,与医生密切合作,更加贴近患者,耐心询问、安慰和鼓励,针对不同患者的思想活动、文化程度、工作、严重程度等采取不同的措施。以真诚的态度与患者交谈,回答问题,使他们有意识地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对于患者而言,斜角护理也是重要的环节之一。临床上常见的病侧眼睑闭合不全、口角下垂等问题会导致患者产生负面情绪,对治疗失去信心。护理人员需要同情和关心患者,给予精神鼓励,以获取患者的信任和放松。患者的饮食应以易消化、营养丰富或半流质为主。并鼓励患者多做眼、嘴、面部运动,经常局部按摩。
早期活动训练也是关键。早期活动可以减少肺部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脑梗死患者一周后可逐渐增加功能锻炼。通过按摩和被动活动,可以活跃手指血液循环,刺激神经功能,防止或减少肌肉、骨骼、皮肤的萎缩和痉挛。运动过程应逐步进行,避免过度劳累。
对于语言障碍的患者,语言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语言障碍的患者更加焦虑和痛苦。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多接触,了解他们的痛苦,帮助他们保持舒适的情绪,消除紧张感。并尽快帮助患者恢复表达和理解能力,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的社会沟通,建立信心。加强口语和书面语音训练,与患者交谈时要有足够的时间,不要催促,清晰缓慢地说话,给患者足够的时间来反应。当患者有命名障碍时,鼓励其经常说出常见物品的名称,刺激记忆恢复。
保持情绪稳定对脑梗死患者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大多数脑梗死患者的情况与情绪变化有关。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特点进行宣传教育,使他们情绪不太紧张,重视思想引导患者保持情绪在正常范围内波动,保持乐观的情绪,热爱生活,积极投入生活。提高适应环境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善于控制不愉快的情绪。只有这样的良好生活环境才能让脑梗死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状态。
每个脑梗死患者的家庭成员都需要了解脑梗死的护理工作。除了积极帮助患者建立克服疾病的心理防线外,他们还需要协助患者进行一些康复训练。在患者情绪波动时帮助他们缓解情绪。只有这样全方位的支持与关爱才能使脑梗死患者更好地康复并走向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