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风湿热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临床表现】
在疾病初现的1~3周内,患者可能经历咽炎、扁桃体炎、感冒等短暂发热或猩红热。这些症状可能轻重不一,甚至无症状。咽部症状通常在大约4天后消退,之后患者似乎恢复如常,但大约经过1~3周,疾病开始显现。
一、一般症状
患儿可能表现出精神不振、疲倦、食欲减退等,面色苍白、多汗、鼻出血也是常见症状。有时会有腹痛,严重时甚至可能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发热一般不高,且热型不规则。大多数患者会有长期持续的低热,持续约3~4周。
二、心脏症状
几乎所有的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心脏受累。在小儿风湿热中,心脏病变尤为突出,心肌、心肌膜及心包都可能受到损害,这被称为风湿性心脏炎或全心炎,是小儿风湿热的主要表现。根据统计,约73.2%的病例存在心脏炎的临床表现。严重的心脏炎可能会留下风湿性心瓣膜病。下面是按照急性风湿性心脏炎和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分别描述:
1.急性风湿性心脏炎
心肌炎:所有风湿热患儿的心肌都有不同程度的病变。轻者症状不多,重者则可能出现弥漫性心肌炎,伴随明显临床症状,并可能并发心力衰竭。当心肌受累时,可能出现以下征候:心率加快,与体温不成比例;心音减弱,有时出现奔马律;心律异常,如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等。心电图还可能显示Q-T间期延长及T波异常。心脏可能轻度或明显扩大。
心肌膜炎:以二尖瓣最常受累,主动脉瓣次之。心尖部可能出现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有时伴有舒张中期杂音。杂音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二尖瓣关闭不全或狭窄的可能性。在主动脉瓣听诊区听到的舒张期杂音通常具有病理意义。
心包炎:重症患儿可能出现心包炎症状,与心肌炎及心内膜炎同时存在。表现为心前区疼痛、端坐呼吸及明显呼吸困难。早期于心底部或胸骨左缘可听到心包磨擦音。大量心包积液时,心影呈现烧瓶形,卧位时心腰部增宽,立位时阴影又变窄。
2.慢性心脏瓣膜病
对于风湿热反复发作且病程较长的患儿,可能在瓣膜或腱索上产生疤痕亦缩造成器质性瓣膜损害,成为非活动性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阶段,即风湿性心脏病。其中二尖瓣受损机会最多,主动脉瓣次之。一旦主动脉瓣受损,恢复正常的机会便大大减少。当二尖瓣关闭不全时,主要症状包括乏力、易倦及心跳等。当肺瘀血时,会出现呼吸困难。心脏检查主要为在心尖部听到明显的收缩期杂音,此杂音可能伴随第一心音的减弱和第二心音的分裂。心脏X线检查可能显示左心房及左心室增大。肺血管纹理正常。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小儿风湿热的临床表现多样且复杂,需要密切观察和及时诊断治疗。对于家长来说,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医学诊断依据,如有疑似症状或需要了解更多信息,请立即咨询专业医生。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揭示心脏疾病的重要线索
通过心电图,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左心室肥厚及二尖瓣型P波的存在。而超声心动图则为我们提供了更为详细的图像分析,显示出左房增大、C凹明显加深、EF斜率加大等特征表现。这些表现都指向了一种可能,那就是左心室负荷过重。
关于二尖瓣狭窄,这是一个需要至少两年或更长时间形成的疾病。当二尖瓣口面积狭窄达到正常的一半时,临床症状开始显现。很多轻度或中度的二尖瓣狭窄病人,尽管没有症状,却有明显的体征。他们可能会感到疲倦、心悸,并逐渐出现气促,在剧烈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呼吸道感染、心房颤动等诱因下,症状更为明显。典型二尖瓣狭窄在超声心动图上表现为EF斜率减小,二尖瓣前叶呈方形或城墙样改变等。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也是由风湿性心内膜炎引发的。在代偿期,轻度或中度病人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当左心室失代偿时,就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如心绞痛、肺充血、肺水肿等。体检时,可以在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听到典型的吹风性杂音。X线检查显示左心室增大,心电图可能显示左心室肥厚。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到主动脉在舒张时不能关闭成一条线。
我们还要考虑到其他可能的并发症,如关节炎和舞蹈病等。关节炎的特点为游走性及多发性,主要影响大关节,如膝、踝、腕、肘等。而舞蹈病则表现为程度不一的不规则不自主运动,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在身体的深处,有一种神秘的舞蹈病在悄然舞动。这种病状大多发生在双侧,有时仅限于一侧,每当兴奋或注意力集中时,它的动作就会加剧,而在夜晚入睡后,这一切便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这种舞蹈病,似乎更偏爱在孩子们中传播,特别是在那些年龄在6岁以后,8至12岁的孩子中更为常见。到了青春期后,这种病症就会大大减少。女孩们的身体似乎更容易受到它的困扰,比男孩们更容易成为它的目标。
舞蹈病常常在链球菌感染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这可能是感染触发了身体内部的某种反应。这种病症的病程一般持续一至三个月,有时可能会再次发作。风湿热是舞蹈病的主要表现之一,它可能单独存在,也可能伴随其他风湿热症状出现。大约四分之一的舞蹈病患者最终可能出现心脏炎。当舞蹈病单独存在时,一般不会出现发热症状,血液检查也可能正常或稍有异常。
除了舞蹈病的症状外,风湿热还可能导致皮肤病变。皮下小结是风湿热的一种常见症状,它们像是豌豆大小的圆形小结,可以在皮肤上自由活动,通常不会引起疼痛。这些小结可能会出现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常见于关节伸侧和头皮等部位。近年来,皮下小结的发病率有所降低,但仍然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这一症状。环形红斑也是风湿热的一种重要皮肤病变,它的出现常常与心脏炎有关。
诊断风湿热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针对近年来风湿热的流行特点,美国心脏病学会在1992年对Jones标准进行了修订。这个标准并不完美,对于初发风湿热和一些特殊情况的患者,仍然存在较高的漏诊和误诊率。在诊断风湿热时,必须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并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可能风湿热”的判断方案也有助于减少漏诊。对于不典型、轻症和复发性病例,如果出现特定症状并能排除其他疾病,可以考虑诊断为“可能风湿热”。
风湿热活动性的判断对治疗指导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了解风湿热的活动性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风湿热是一种需要密切关注和谨慎诊断的疾病,只有深入理解其症状和特点,才能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
针对这一难题,医生们建议从多个角度综合分析判断疾病的活动情况。回顾患者近期是否有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这是风湿热活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细致检查,以发现轻症的关节炎或关节痛,这些都是风湿热活动的常见表现。系统地监测体温,以发现有无发热,尤其是低热,也是判断疾病活动性的重要手段。
检查心脏炎的存在与否也是关键。注意心音、心率、心律和心脏杂音性质的变化,如果发现收缩期杂音在Ⅱ级以上或新出现的舒张期杂音,意义较大。短期内心功能有无进行性的减退或不明原因的心力衰竭,也是判断风湿热活动性的重要线索。
在实验室指标方面,当血沉、C反应蛋白阴性时,应进一步进行其他化验室检查。如糖蛋白电泳、各种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试验等。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能测定抗心肌抗体、ASP和PCA试验。这些指标在风湿热活动期的检测中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其中,抗心肌抗体在急性期或慢性期风湿活动性增高时可呈阳性。ASP-IgM增高表示病情活动,而PCA试验对风湿热活动期细胞免疫反应的存在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意义。
通过上述各步骤的综合分析,如果仍然存在很大的疑点,可以考虑进行抗风湿治疗2周。如果病情得到明显改善,那么就提示有风湿活动的存在。这需要医生们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度责任心,以最大限度地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健康状况。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将继续深入,以期找到更准确、更有效的方法来判断风湿热活动性,为治疗提供更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