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疼痛之肩周炎
肩周炎:深入解读与理解
肩周炎,这一肩关节疾病的名称被大众所熟知。过去,许多肩关节疼痛都被笼统地归为肩周炎。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我们认识到肩周炎实际上是一种特定的肩关节疾病,其专业名称为冻结肩或粘连性肩关节囊炎,也被称为挛缩性肩关节囊炎,有时也被称为50肩。这一名称的得来是因为50岁左右的人群更容易受到其影响。
在美国肩肘外科医生学会的定义中,粘连性关节囊炎是导致盂肱关节僵硬的一种表现,其主要特征是肩关节周围的疼痛,并限制了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尽管影像学检测可能没有明显的异常,但关节囊韧带是肩周炎的主要发病部位。
当前,最为准确和适当的名称应该是挛缩性肩关节囊炎。该疾病的本质是纤维化和纤维增生,进而引发关节囊挛缩。肩痛冻结肩约占所有肩痛的10-20%。总发病率在人群中约为2-5%。患者多为40-60岁,平均年龄为50岁。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疾病和肾上腺功能低下者发病率较高,女性略多于男性。部分患者的双侧都会发病,且约有15-20%的患者会留下长期的功能障碍。
关于发病机制,至今仍未有定论。为什么50岁左右的人群容易受到影响?这可能与身体各器官组织功能向老年转化的过程有关。当身体受到损伤后,组织修复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导致损伤累积。大部分冻结肩是继发性的,原发性的比例较小。冻结肩的病理变化包括关节囊韧带挛缩增厚、肩袖间隙和喙肱韧带挛缩增厚、肱二头肌炎症水肿等。
冻结肩的病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凝结期(早期)、冻结期和解冻期。每个阶段的症状和持续时间都有所不同。早期主要表现为肩关节进行性疼痛和夜间疼痛加重,肩关节活动范围受限。随着病情的进展,疼痛逐渐缓解,但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尤其是外旋。最终,炎症逐渐消退,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功能逐渐恢复。部分患者的疼痛和肩关节功能障碍可能会长期存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传统的观点是大多数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可以完全恢复,症状可以自行消失,病程大约18-24个月。新的观点指出,许多患者的活动受限明显,持续的疼痛症状也较为普遍,病程平均约为30个月。5-10年后的随访显示,约50%的患者仍有活动度受限。冻结肩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肩关节周围疼痛、肌肉痉挛和萎缩以及肩关节活动障碍等。
在影像学表现上,X线可能无明显异常,但可能有肩周骨广泛性骨质疏松症。对于这一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并改善生活质量。MRI检测揭示,若肩袖出现损伤,多为退行性损伤及非全层撕裂。受损的肩袖间隙出现炎症性增厚,腋窝囊缩小甚至消失。肩部滑囊出现炎症,轴位观察可见二头肌长头肌腱的炎症性水肿及肌腱沟的积液。
在冻结肩的临床诊断中,患者常表现出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的症状体征。体检时,会发现肩关节各方向的活动都受到限制,肩胛骨同移征呈阳性。影像学检查进一步揭示,X线显示骨质疏松广泛,骨扫描则发现骨代谢旺盛。MRI检测详细观察到腋囊消失,肩袖间隙增生肥厚以及肱二头肌长头腱的炎性水肿。
关于冻结肩的治疗理念,存在不同的看法。保守派认为冻结肩具有自限性,应优先考虑保守治疗。而激进派则认为冻结肩的病程不可预测,应当手术治疗。理性派则主张,若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且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无论病程是否自限,都应采取手术治疗。
在治疗原则上,所有患者都应首先接受3个月的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封闭激素注射。若治疗无效,且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疼痛剧烈,活动受限无法自理,则建议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手段包括理疗、口服消炎止痛药如塞来昔布、扶他林、美洛昔康等,以及外用药物如氟比洛芬酯凝膏。功能康复锻炼也是重要的一环,需全方位进行,遵循轻柔、避免暴力、有计划、持之以恒的原则。
下松解虽然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如肩关节周围的骨折、血肿形成等,但若发病时间在6个月以上,且经过正规保守治疗症状仍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但仍无法忍受的患者,可考虑进行肩关节镜下松解术。这种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对于顽固性冻结肩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手术过程主要包括肩袖间隙松弛、肩胛下肌腱270度松弛等一系列步骤。若肩袖受损,还需进行肩袖缝合。
值得注意的是,冻结肩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虽然有些患者可能会自行缓解,但关节和关节周围的激素注射可以大部分改善和缓解症状。对于顽固性冻结肩,关节镜手术下松解是一种非常可靠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