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治疗风湿病人饮食禁忌
一、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独到治疗
在中医的视野里,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深刻的身体疾病,其辨证施治的过程尤为关键。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吧。
1、辨证施治:
①肾虚督寒:
主要的症状包括腰骶、背痛,颈部疼痛,背部寒冷,肢体游走性疼痛等。患者可能感到早晨腰骶、项背僵硬疼痛或僵硬弯曲,活动不便。舌苔薄或白色,脉搏沉弦或细迟。治疗的核心在于补肾强督,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使用的方剂如补肾强督治旭汤加减,其中包括多种中草药,如川续断、金狗脊、淫羊藿等。此类疾病的根源在于患者素体肾气不足累及督脉,导致寒气入侵,影响气血流通。
②肝肾两虚,筋骨失荣:
此时患者可能出现背痛、腰骶、项背强直畸形等症状。治疗的目标是滋补肝肾,壮骨荣筋。使用的药物如健步虎潜丸和补肾强督治旭汤加减等。此阶段疾病表现为阳虚之症,需要滋补肝肾以恢复身体平衡。
③督脉邪阻,久郁化热:
在此阶段,患者可能经历背脊钝痛,甚至疼痛欲裂,脊柱强直、畸形等问题。治疗的核心是益肾壮督,清热活络。使用的方剂如补肾清热治旭汤加减。患者还可能出现五心烦热、低热、口干等症状,需要清热解毒以恢复身体平衡。
2、综合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外,中医还提供了多种治疗方法。例如中成药的选择,如旭痹冲剂、寒痹停片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选择。药物外敷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如药袋热敷、乌桂散等,它们具有温经散寒、祛瘀止痛的功效。还有一些专方治疗,如益肾通督片、益肾泻痹丸等,都是针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众多医者对此病有深入的研究和独特的治疗方法。如王伟兰、朱良春、娄玉谦、吴启富等,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方剂和治疗方法。一些如雷公藤、洋金花制剂等草药也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此疾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中医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方法。通过辨证施治,综合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在临床实践中,针对强直性脊柱炎这一病症,众多医疗团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研发出多种有效的治疗方剂。
A.杨爱国等报道的肾痹汤,以多种中草药组成,针对强脊炎的治疗效果显著,效率高达93%。
B.高飞报道的强脊汤,药材丰富,每天煎一剂,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效率可达98%。
C.李现林报道的舒督通痹汤,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加减治疗,47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1.3%。
D.钱先报道的独活寄生汤加味,针对腰骶疼痛等症状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总效率达到90.9%。
E.张思霖报道的雷公藤配合补肾通痹汤,结合了雷公藤和多种中草药的力量,总效率为92.7%。
F.王为兰报道的益肾通督方,以多种珍稀药材组成,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总效率高达94.7%,实验结果甚至优于双氯芬酸和大活络丹组。
G.刘红丽报道的骨痹汤,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加减治疗,治疗47例,总效率达到了95.7%。
还有蝎子蜈蚣汤、补肾强督治旭汤、乌头桂枝汤、散痹汤等方剂,都在针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些方剂均结合临床实践经验,经过精心调配,为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疗效。
还有一些单检方如雷公藤片、昆明山海棠片、腰痛宁胶囊等也常被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它们以不同的药理作用,辅助或强化治疗效果。例如腰痛宁胶囊,由多种中草药制成,适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每次服用3至5粒,每天2次,用黄酒送服,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每次服用5至7丸,以温黄酒为引子送服。对于女性患者,可以选择用当归汤来服用,但孕妇应避免使用。
谈到青风藤,它的味道辛苦,性质温和。湛铁民用青风汤,以30至50g青风藤为主,辅以秦胆和寻骨风各15g,还有何首乌30g,治疗此病效果显著。
说到枸杞羊肾粥,这是《饮食正要》中的食疗良方。用500g枸杞叶,两对羊肾,250g羊肉,适量的五味调料和50g粳米,先煮枸杞叶、羊肾和羊肉,再加入调料和汤煮米饭,熬制成粥。此粥可早晚各吃一次,若缺枸杞叶,可用30g枸杞代替。
羊脊骨汤也是《饮食正要》中的食疗方法。取一块羊脊骨,锤碎后,加入肉苁蓉30g、草果3个、辣椒6个,煮成汁,再加入葱白做面汤。尤其适合腰痛明显的患者。
乌头粥则来源于《本草纲目》。将10g生川乌研成细末,与一碗白米粥慢慢同煮,再加入一勺姜汁和三勺蜂蜜,空腹服用。若要增强效果,可加入6g薏苡仁。此粥适用于风寒湿痹、肾经及肾阳虚证。
上海市中医院的风痛散,取自《瘫痪论治学》。用马钱子和麻黄等量同煮,经过4至6小时的处理后,每日睡前服用一次胶囊装的药末,每次0.3g。每三天增加一次剂量,每次增加0.3g,直至出现轻微的头晕和意外的抽搐为止。此时剂量最多为0.9至1.2g。白天不宜过量服用。如果出现较多的抽搐,可以多喝开水或使用镇静剂进行拮抗。此药方适用于风寒湿痹、痰瘀互阻所致的瘫痪和疼痛。
还有旭痹冲剂、益肾痹丸、金蛇注射液等药物,以及各种针灸、按摩疗法等,都在治疗疾病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针灸疗法多从足太阳经和督脉选穴治疗,同时注重足少阴经穴的选择。体针、耳针和灸法各有特色,按摩疗法则遵循早期和营通络、滑利关节的原则。孕妇在施灸时需要注意腰骶部的禁忌。
以上各种方法和药物都在治疗相关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疗效和特色。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症状和人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患者在使用任何药物或进行任何治疗之前都应咨询医生的建议。医生以专业的姿态站在病人身旁,其手法如艺术家挥毫般细腻。他顺着病人的脊柱和两侧,上下擦拭治疗,宛如画师轻轻描绘一幅精致的画卷。他的另一只手,则在病人的背部脊柱上按压,这一动作与病人的呼吸完美融合,随着病人的呼气而向下按压,吸气时则轻柔放松。
接着,医生巧妙地连接上势。他以手指精准地按压膀胱经和臀部两侧的秩边、环跳、居路等穴位。每一个动作都显得如此精准和专业,仿佛在与身体的节奏共舞。
随后,病人被要求仰卧。医生以柔和的手法治疗髋关节前部,同时配合髋关节的外展和外旋被动活动。然后,医生转向大腿内侧,搓揉大腿,像是在为这台复杂的机器注入润滑。
当病人坐在座位上时,医生站在其背后,用专业的手法在颈部两侧和肩胛骨上操作。医生的手法与颈部的左右旋转和俯仰动作相结合,仿佛在为这台精密的仪器进行校准。然后按揉或用手指推颈椎两侧,上下往返多次,将风池和颈椎两侧带到肩井。这一系列动作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接下来,医生指导病人肘部弯曲,双手抱在后脑枕上。医生站在背后,双手握住病人的肘部,进行向后牵引和向前伸胸的动作。在这个过程中,病人需要配合呼吸运动,向前呼气,向后呼气。这个动作向下倾斜5至8次,像是在为病人的身体进行一场深度的拉伸和放松。
病人坐在座位上,背部暴露。医生站在旁边,用肘压法在脊柱两侧施加压力。然后直接擦拭背部督脉和膀胱经络两侧,水平地擦拭骶部。这一系列动作如丝绸般顺滑,透热的感觉伴随着加热敷的效果,让人感到无比舒适和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