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核性脓胸的手术治疗
结核性脓胸主要源于肺结核病变的破裂与胸膜感染,也可能由脊柱结核的椎旁脓肿扩散引起。一旦脓腔在持续治疗4至6周后仍未消失,且脓液较厚、沉积物较多,即表示脓胸已转入慢性期。
对于慢性结核性脓胸,治疗策略多以手术为主,旨在清除异物、消除脓腔,并尽可能恢复和保持肺功能。术前应加强营养补充,纠正低蛋白和贫血状况,适量输血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并选用有效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充分引流脓液是脓胸治疗的关键。当全身中毒症状缓解、肺恢复膨胀、脓腔缩小或闭合时,脓胸可望治愈。若脓腔无法自行闭合,有效的排水引流成为手术治疗的必要准备。引流方式可采用高速引流管,当脓液较少时,可改用开放排水,在此过程中需注意避免排水管落入脓腔。引流管的位置选择和直径大小也至关重要,要确保引流管深入脓腔且不会因肋间隙缩小而受阻。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们会间歇缝合切口肌和皮肤,并采用棉垫和多头胸带进行按压和绷带固定。这样确保了胸壁肌和肋间肌(包括肋骨骨膜、肋间神经血管)与脏胸膜纤维板紧密贴合,不留任何残余腔隙。术后,患者将接受强有力的抗生素治疗,排水管会保留一段时间,直至没有渗出物为止。大约需要两周的时间,胸壁肌和肋间肌才能完全恢复。由于术后可能引发脓肿增压,胸膜成形术后并不能完全消除所有风险。
对于胸腔成形术,手术要求除了脓腔范围外的上下肋骨需要切除,长度需超过脓腔范围2至3厘米。如果脓腔较大,手术可以分期进行。首次手术将专注于移除第2至第6根肋骨,而第7至第10根肋骨的移除将在第二次手术中进行。这种分期手术的方式有助于避免一次性手术造成的过大创伤,确保患者术后能够顺利恢复。
当慢性脓胸伴随广泛的肺病,如结核空洞、支气管扩张或支气管狭窄时,胸膜剥离和胸部成形并不适用,因为这些情况可能恶化肺部疾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侧的肺组织健康无病变,可以进行胸膜全肺切除术。也就是说,整个肺和脓胸将被切除,通常不需要先去除胸膜。手术过程中,医生会仔细解剖游离肺门结构,避免损伤食道、上静脉等重要器官。由于这种手术技术复杂、出血多、风险大,需要医生拥有丰富的经验。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后,胸腔将进行彻底的清洗,并加强抗生素治疗。胸部的感染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往往难以控制,可能需要额外的胸部成形手术来缓解疼痛。
近年来,一些胸科医生采用带蒂大网膜填充胸部的方法,治疗慢性脓胸和支气管胸膜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带蒂大网膜血液循环丰富、再生能力强、吸收功能好,容易与周围组织粘附,形成广泛的侧支循环,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慢性脓胸,甚至体质差不适合胸部成形术的患者,以及难以用其他方法治愈的脓胸,如两侧肺病变的慢性脓胸。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切除壁胸膜纤维板,刮除脓腔内的肉芽组织和坏死组织,然后反复冲洗脓腔。通过左肋膈角或右皮下,将带血管蒂的大网膜提升到脓腔。如果有支气管胸膜瘘,会用大网膜堵塞瘘管并进行缝合固定。剩余的空腔会用肋间肌和胸壁肌组织填充。带血管蒂的大网膜胸腔移植的胸部变形小、损伤少、有利于恢复,这是其最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