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登革热的病因
炎炎夏日,除了让人难以忍受的酷热天气之外,还要警惕动物的侵袭和恼人的蚊子叮咬。被叮咬后皮肤发痒,这看似只是小小的困扰,但背后隐藏着更严重的疾病隐患。登革热病毒通过伊蚊传播,症状如高烧、关节痛等,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威胁。深入了解登革热的成因,有助于我们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我们要了解登革热的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在疾病发作前的一段时间到病程第六天,患者体内有明显的病毒血症,这个时期的伊蚊叮咬患者后,便能传播病毒。在流行期间,隐性感染者的数量庞大,占据人群的三分之一,他们可能成为一个重要的传染源。尽管有研究表明丛林山区的猴子和城市的一些牲畜存在感染登革病毒的血清学证据,但它们的传染源地位尚未确定。
传播媒介也是关键。有十二种伊蚊能够传播登革热病毒,其中埃及伊蚊和白伊蚊最为重要。不同地域的伊蚊种类也有所不同,比如广东和广西主要传播白纹伊蚊,而雷州半岛、广西沿海地区、海南以及东南亚则主要传播埃及伊蚊。只要伊蚊一旦接触传染性液体,就有可能被病毒感染。病毒在蚊子体内复制一段时间后具有传染性,甚至可长达数月。当这些传染性伊蚊叮咬人体时,病毒便迅速传播给人。
关于易感人群,新疫区的人们普遍易感。登革热患者年龄跨度极大,从几个月的婴儿到八旬老者都有可能感染,但年轻人发病率最高。对于20岁以上的当地居民来说,几乎都可以在血清中检测出抗登革病毒的中和抗体。儿童和青少年是主要的易感人群。
面对这样的健康威胁,我们必须提高警惕。特别是在伊蚊等危险动物出没的地区,更要做好防范措施。平时可以积极灭蚊,购买有效的杀虫剂。一旦发现登革热症状,必须立即治疗,避免病毒传播和并发症的发生,保护自己和周围人的健康。健康无价,预防先行,让我们共同为健康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