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
随着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临近,我们看到了国家对于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高度重视。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致力于构建幸福河湖的美好蓝图。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深入理解并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以节水优先为核心理念,共同推进江河湖泊的保护治理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水利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治水思路为新时代治水提供了科学指南。面对复杂的国情和水情,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以及面临的挑战。水资源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将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坚持节水优先,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全面节水是关键。我们必须建立节水标准体系,明确节水目标,推进节水评价,深化水价改革,推广节水技术,并抓好节水载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全社会形成节水的良好氛围,推动用水方式向节约集约转变。
合理分水也是必要的。一条江河的上下游、左右岸都需要用水,我们必须因地制宜、一河一策,确保合理分水。这需要我们落实还水于河、分水到河的原则,明确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指标,保障河湖健康生命。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必须把用水监管工作抓实抓细,实现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全过程监管。这包括实现可监控、实行严监管等方面的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保护。
为了实现空间均衡,我们还需要科学调水。在需求侧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的我们还需要在供给侧加强科学配置和有效管理。这需要我们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水资源调配的效率和准确性。
建设幸福河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的治水思路,全面节水、合理分水、管住用水、科学调水,共同推进江河湖泊的保护治理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贡献力量。
对于是否需要调水、从哪里调水以及如何调水等问题,我们将遵循三个原则: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在调入区域,我们将以充分节水为前提,同时确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刚性合理用水需求。为此,我们将提出具体的需要调水的区域名录及其需水总量。基于重大国家战略实施、流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实际条件,提出具有调水潜力的江河名录及可调水量。在调水过程中,我们将科学谋划全国水资源配置工程的总体布局,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的有机衔接。
我们还需牢记,系统治水才是建设幸福河湖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统筹兼顾、系统施策,既要关注“盛水的盆”,也要关注“盆里的水”,推动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我们将强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与保护,严格规范采砂等涉水活动,对任何侵占、破坏河湖的行为坚决整治。我们将协同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和水生态保护修复力度,让受损的生态得以恢复。
在治水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除水害,更要兴水利。一方面,我们要加快实施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紧盯超标准洪水和水库安全两大风险点;另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综合效益,完善城乡供水保障体系,确保所有人的饮水安全。我们还要统筹行业力量和社会力量,强化部门、流域区域的联防联控、共保共治。我们将加强水文化建设,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充分发挥“12314”水利监督服务举报平台作用,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共同节水、爱水、护水。
本文作者为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文章发表于,日期为2020年3月23日第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