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婴儿太胖 40分钟找不见血管

“肉墩宝宝”的输液挑战:寻找血管大作战

近日,一位可爱的胖娃娃童童因为高烧需要输液治疗,却引发了一场长达40分钟的找血管大战。这位仅有一岁的宝宝体重便达到了惊人的16公斤,成为了一个人见人爱的肉嘟嘟的小家伙。他的体重也为治疗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前天,家住沙坪坝的朱先生带着儿子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输液,恰逢这场寻找血管的战斗上演。童童高烧达39℃,急需输液治疗。他的体重让寻找血管变得异常困难。从头到脚都被厚厚的脂肪包裹,使得针头难以找到血管的位置。护士长率领三个同事,绞尽脑汁地寻找血管,却始终找不到可以扎针的血管。

在众人的注视下,童童的婆婆自豪地介绍道:“孙子童童现在一岁十个月大,身高近95厘米,体重超过16公斤。我们给他取了个绰号叫‘肉墩宝宝’。”其他家长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但随后又暗自庆幸自己的孩子没有胖成这样。

由于童童的肥胖,他的血管完全被厚厚的脂肪掩盖,护士们拿着针头无从下手。无奈之下,护士长决定给宝宝剃头,从额头扎针输液。即使剃去了额头和耳朵顶端的头发,依然无法看到血管。护士们尝试用橡皮管勒住他的手脚,拍打、按压试图让血管显现,但仍然一无所获。

童童在痛苦中挣扎,大声哭喊。他的妈妈心疼地表示,每次输液找血管都像是一场“受难记”,即使在三甲医院也是如此。后来,他们请来了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护士,经过25分钟的努力,终于在头顶找到一根微弱的血管成功扎针。在包扎过程中,童童剧烈挣扎导致针头错位,浪费了找到的突破口。

经过反复搜索和多次尝试,护士长终于在脚背上找到了血管。为了固定住童童,七个成年人合力按住他,最终成功完成了扎针。护士笑着安慰童童的母亲说:“你这个‘肉墩宝宝’,可要多运动减减肥了!”

专家也强调,婴儿期也需要适当的锻炼,以防止过度肥胖带来的健康隐患。据市内多家儿保科了解,与过去相比,临床上肥胖儿童的数量明显增加。医生提醒家长要注意孩子的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避免过度肥胖影响孩子的健康。昨日,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部主任王继林公布了一项令人担忧的数据:我市儿童肥胖率已经达到了惊人的8%,并且这一肥胖趋势正在持续上升。王主任透露,参与调查的肥胖儿童中,超过98%的孩子属于单纯性肥胖,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吃得过多而运动过少。

王主任强调,家长们需要高度重视孩子的喂养方式,并注重科学喂养。他指出,避免孩子肥胖的关键在于保持正常三餐,同时确保足够的运动。对于婴儿阶段的孩子,父母更应在专业指导下帮助孩子进行适度的锻炼,比如活动四肢、鼓励宝宝在地上爬行等。

那么,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肥胖呢?王主任给出了一种简单的计算方法。目前,医学界通常认为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的孩子即为肥胖。家长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大致计算自己孩子的标准体重:

对于1~6个月的孩子,标准体重计算方式为:3公斤+(0.6公斤×月龄);

对于7~12个月的孩子,标准体重计算方式为:3公斤+(0.5公斤×月龄);

对于1~10岁的孩子,标准体重计算方式为:年龄×2+8公斤。

家长们可以根据这些公式来初步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否超重或肥胖。如果计算结果提示孩子可能存在肥胖问题,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医生或儿童保健专家,寻求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肥胖问题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还会对其心理造成影响。家长们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体重问题,通过科学喂养和合理运动来预防孩子肥胖,确保孩子们健康成长。这是一个值得每个家庭关注的重要问题,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健康、更美好的成长环境。

上一篇:深圳注册医师取消第一执业地点限制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