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药补医难根除 宁波医院自建药店单独售药

近年来,宁波的一些医院在医药领域出现了令人费解的现象。一些患者反映,医院内部开设药店,并建议患者前往指定的药店购买药品。这种做法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一问题的来龙去脉。

在宁波,不少患者都遭遇了类似的情况。吴女士和她的丈夫想要孩子,丈夫在宁波市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检查后,医生开具了部分需要在医院外药店购买的药物。张阿姨患有慢性肝炎,她的处方单上也必须包含医院外配药物。这样的现象并非个案,而是普遍存在。这些指定药店多数都在医院周边,甚至有的直接开在医院内部。

华美药店开在宁波市第二人民医院内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记者询问药店工作人员为何只卖医院没有的药时,得到的回答是医院和药店之间存在互补关系。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着更深层的原因。医生们透露,卫生主管部门对医院的药品收入比例有严格的考核规定,即“药比”。为了降低药品比例,医院不得不将部分药品让患者到外部药店购买。这样一来,医院的药品比例确实降低了,但患者的负担却并未减轻。

国内各大城市为了控制医疗费用,还提出了“门诊人均费用零增长”等要求。这些考核指标对医院来说是一种束缚,使得医院在降低药品比例和门诊费用的不得不采取一些折中的办法。医生们坦诚地表示,尽管贵重药品的医院开外配处方降低了药品比例,但患者的负担并未减轻。因为药品费用的降低是通过让患者去药店购买药物来实现的,这并不能真正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

医院内部开设药店并建议患者前往指定药店购买药品的现象背后存在着复杂的因素。虽然卫生主管部门的考核规定和门诊费用零增长要求给医院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但患者负担的减轻并非简单通过降低药比来实现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更加合理的医药模式,真正实现患者的利益最大化。这不仅需要医院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推动。外配处方背后的隐患令人担忧。当医生药房与医院分离,问题层出不穷。药物并不是像饼干那样可以随便食用的商品,它的使用后果责任重大。当患者在外部药房购买药物时,如何确定药物使用不当是医生的处方问题还是药物本身的质量问题,这成为了一个难以解决的难题。

各省推行的“门诊人均费用零增长”政策,初衷是为了减轻患者的药费负担,是一项惠民措施。在宁波的部分医院,情况却并非如此。这些医院在完成了降低药比的任务的也成功地赚取了更多的利润。这种“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做法,实则增加了患者的负担,让人不禁质疑其真正的动机。

更令人担忧的是,医院自办药店,收入单独核算,是否存在新的腐败问题?宁波市卫生局局长张乐鸣已经公开表态,今年将逐步取消医院药店,这无疑是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的一步。我们期待这种表态能够落到实处,真正为患者着想。

一些官员的表态在现实中可能只是表面的,毕竟面对暴利的医药业,要彻底改变以药补医的现状并不容易。这就像让已经习惯坐宝马的人去坐QQ车一样,会遭遇强烈的抵触情绪。要彻底消除这种现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需要更深入的改革,打破医药利益的固有格局,保障医疗体系的公正与透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障患者的权益,让医疗事业回归救死扶伤的初心。我们期待相关部门能够加大改革力度,真正为患者谋福利,为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上一篇:中兴n880e怎么样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