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医疗初现 全国普及却茫茫

重塑医疗模式:远程医疗的潜力与挑战

一根网线,两个视频,千里之外的医患对话成为可能,这就是远程医疗。它像一股清流,试图缓解我国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的压力。尽管远程医疗在我国已经发展了十余年,却仍未得到广泛普及,其实施效果也并不理想。

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远程医学活动的萌芽以来,这种新型医疗模式已经在一些医院开始实施。除了系统投入巨大和资金短缺的因素,远程医疗还面临着人才匮乏、专家资源不足、相关法律法规缺失等挑战。

最近,来自军内外237家医院的350多名代表齐聚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共同远程医学技术与管理。他们深入研讨了远程医学的发展趋势、技术标准、操作规范、数据共享等方向。

301医院的远程医学中心副主任张梅奎介绍,当前的远程医疗模式已经成熟。硬件上,只需要一条4M的带宽和一间会诊屋,再配备两台电视机即可。对于软件和硬件的标准方案,专业工程师可以负责建设。只要硬件达标,任何机构都可以介入到这个平台。

尽管有这样的积极进展,远程医疗仍有许多难题待解。例如,农村远程医疗中心建设就面临着沟通困难、技术差距、带宽不足、操作诊断困难等问题。张梅奎表示,目前我国的远程医疗还处于“待字深闺无人识”阶段,许多制约因素如服务费用、文化传统、技术操作、通信传输质量、资源分享等都需要我们去解决。

尽管如此,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才有对远程医疗的未来发展前景保持乐观态度。他认为,国家对远程医疗的发展和需求极为迫切。随着基本医疗覆盖面的扩大和居民就医需求的迅速释放,高端医疗服务资源更加紧张。根据2011年的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安排,远程医疗将优先发展县医院,推动县级医院与城市三级医院开展远程医学活动。

王才有认为,要实现远程医疗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推动和实践。只有通过的力量,我们才能克服各种难题,让远程医疗真正惠及每一个需要的人,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远程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模式,虽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其潜力和发展前景不容忽视。我们需要持续投入,积极创新,以推动远程医疗的普及和发展。应高度重视远程医疗活动在公立医院中的开展,将其视为医院的重要责任和义务。某些省份应将医院落实远程医疗任务的情况作为评价医院绩效的重要指标。应积极搭建远程医疗合作平台,促进医疗机构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以推动远程医疗的广泛应用。

远程医疗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供应需要专业的团队来保障。为解决专家资源紧张的问题,我们可以延伸远程会诊的范围,将远程会诊室设在专家办公室甚至专家家中,让专家在任何地点都能参与远程会诊。我们还应努力实现在有线和无线环境下都能进行远程会诊,以便专家在出差或旅行时,只要携带上网笔记本,就能轻松进行远程问诊。

张梅奎对此持乐观态度。近年来,他们所在的301医院通过推广远程医学站点的标准化建设方案,成功吸纳了更多县市级基层医院加入远程医学站点网络。这一举措不仅完成了远程医学服务在全国的地域性布局,而且促进了医院高端医疗专家资源、先进设备和信息技术资源从优势地区向弱势地区的转移。通过这种方式,远程医疗产业化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推动。未来,随着移动远程会诊系统的不断完善和普及,我们有望实现在家就能进行远程问诊,这将极大方便患者和医生,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远程医疗的推广和应用对于优化医疗资源分配、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医疗机构和技术支持团队应共同努力,加强合作,推动远程医疗的普及和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