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电商设七天退货门槛 新消法满月霸王条款不死

中新网财经频道报道,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满月之际,我们了解到一些令人遗憾的情况。尽管新法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权益保障,但一些领域内的违规行为并未完全消失。

新《消法》的实施,无疑为消费者网购提供了更多的保障,然而近期关于网购的投诉逐渐增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遇到质量问题,退换货却困难重重。那些被誉为“七天无理由退货”的权益,除了遭遇网店经营者的拒绝,还面临着电商设立的多重门槛。

在餐饮业,“霸王条款”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谢绝自带酒水”、“设最低消费”、“餐具收费”等规定,似乎并未因新《消法》的出台而彻底消失。陕西的一些知名餐饮企业被曝光仍在收取一次性餐具费、设立最低消费等现象。不仅如此,其他城市如广东、武汉、哈尔滨等地也频频出现类似的“霸王条款”。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刘俊海表示,新《消法》的实施是一个持久的过程,需要消费者、经营者、监管者共同努力。他强调,应加强对经营者的教育,鼓励消费者积极维权,同时监管者也要在市场失灵时挺身而出。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网购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更好地保护网购消费者的权益是新《消法》的一大亮点。近期,网络购物的投诉量增大,主要集中在虚假广告、买到“三无”产品等方面。中新网财经频道调查发现,消费者反映的问题还包括网购买到的商品质量有问题,商家拒绝换货或退货以及商品与宣传不符等。

新《消法》规定,消费者有权在收到产品时七日无理由退货。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常宇指出存在一些例外情况。他强调,虽然有无理由退货的规定,但消费者在购买时仍需仔细阅读商品描述和退换货政策,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损害。

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实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需各方共同努力,确保消费者的权益得到真正的保障。希望随着时间和努力,消费者的权益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市场能够更加公平、公正。未拆封的商品为何无法成为消费者维权的保障?中新网财经频道进行了深入调查。对此,我们致电淘宝客服进行咨询,遗憾的是,截至发稿前,热线电话一直未能接通。

在电商行业中,京东商城、亚马逊商城等平台均设定了“七天无理由退货”的限制条件。其中,“未拆封”成为了显著的条件之一。即使商品未拆封,消费者仍然难以发现潜在的问题。这类规定使得消费者的权益维护面临困境。

更令人关注的是,一些贵重商品如贵金属、手表、奢侈品等,几乎被几大电商平台一致地排除在“七天无理由退货”之外。这些明确的门槛无疑增加了消费者维权的难度。电商在设定退换货规则时,是否应该更多地考虑消费者的利益?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对此,消费者维权专家刘俊海表示了他的观点。他主张给予消费者网购后悔权,并认为法律条文不应设定过多的例外商品。为解决当前难题,刘俊海建议电商平台在网页醒目位置明确提示退换货规则。对于图书、黄金等特定商品,应在消费者支付前特别提醒其不属于无理由退货的范围。如果消费者对此表示异议,他们有权选择不购买。

这一问题的出现,也提醒我们在享受电商带来的便利的需要更加关注和维护自身的消费权益。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积极了解电商的退换货政策,并在购物过程中保持警惕。我们也期待电商平台能够更多地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制定合理的退换货规则,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来源中国新闻网)

除了上述内容,还有许多相关的新闻和报道值得我们关注。为了更好地了解电商消费环境,我们建议您阅读更多新闻资讯,以便做出更明智的消费决策。

上一篇:苹果手机丢失怎么找回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