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雾霾更多是人祸 治霾比抗击非典更难
从年初到年末,雾霾笼罩全国,从北到南,持续不断,愈演愈烈。钟南山院士,这位中国工程院的杰出代表,早在年初的全国人大代表会议上,便发出呼吁:抗击雾霾。
正值非典十周年之际,公众对那场疾病的灾难仍心有余悸。钟南山院士在接受本报记者连线采访时强调,雾霾的成因更多的是人为因素而非天灾,其危害甚至超过非典。
钟南山院士强调,治理雾霾比抗击非典更为持久和困难。从到企业再到每一个公众个体,都应立即行动起来,共同为改善空气质量而努力。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见证空气的明显改善。
谈及雾霾对健康的危害,钟院士表示,雾霾不仅影响我们的健康,更可能危害后代。世界卫生组织检测显示,中国部分大城市污染严重,杭州虽不在此列,但仍需高度重视。清洁的水与空气是人健康的基本需求。
雾霾的伤害不仅仅是我们的直观感受,其危害涉及多个系统,包括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生殖系统等。雾霾可能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甚至直接导致死亡。
对于如何治理雾霾,钟南山院士认为,首先要明确雾霾的成因,包括汽车尾气、煤炭燃烧、建筑工地、区域污染和烹调过程等。在明确成因的基础上,全社会应合力行动,包括、企业和公众个体。他坚信,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雾霾问题一定可以得到解决。
钟院士指出,治理雾霾的重要性不亚于发展GDP。应将治霾成果纳入官员政绩考核体系,企业也应将减少污染置于追求产值之前。他坚信,只要人人都为治理雾霾出一份力,我们就能在在中国安心养老。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下一代创造一个更健康、更美好的环境。雾霾的危害不容忽视,我们必须立即行动,全民参与,共同为抗击雾霾而努力。因为雾霾的危害不仅关乎我们这一代人的健康,更关乎我们的后代,关乎国家的未来。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面对雾霾的挑战,公众的参与不仅关乎个人防护的小事儿,更是关乎整个社会乃至整个地球的大事儿。我们需要积极改变生活方式和出行方式,人人都要肩负起环保的重任。这场抗击雾霾的战斗,比抗击非典更为艰巨和持久。
关于戴N92、N95口罩的问题,网上众说纷纭,真假难辨。在雾霾天气里,如何做好个人防护,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对此,钟南山院士的建议是少出门、少进行户外运动,这是非常中肯的。
当污染指数较高时,戴口罩是一种可行的防护方式。关于一定要选择N92、N95口罩的说法,却有些不切实际。确实,N92、N95口罩能够阻挡PM2.5等细小颗粒物,但它们的密闭性非常好,容易造成人体缺氧,引发头昏脑胀等不适症状。长时间佩戴这些口罩并不现实,特别是在室外工作或活动时。对于老年人和患有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人来说,更是应该避免长时间使用这类口罩。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口罩呢?其实,普通的外科口罩就可以有效预防PM10等大颗粒物。我们还可以选择棉质口罩或者专业的防护口罩,这些口罩既能够有效阻挡颗粒物,又不会造成人体不适。除了佩戴口罩,我们还可以通过减少户外活动、关闭门窗、减少烧煤等方式来降低雾霾对我们健康的影响。
面对雾霾的挑战,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科学合理地选择防护措施。让我们携手共同努力,为抗击雾霾、保护我们的健康和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