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炎只是写了青鹅两字,为何武则天将

裴炎,字子隆,是唐朝时期的一位宰相,其父裴大同是折冲都尉。在唐高宗临终前,他被托付为顾命大臣,接受遗诏辅政,拜为中书令。裴炎因为与武则天合作废掉了唐中宗李显,并因一系列政治决策和斗争而最终落得被满门抄斩的下场。

故事要从唐朝的宰相传承说起。似乎是对一脉的青睐,每个皇帝在位时,都会安排一个“裴宰相”。裴炎作为唐高宗的顾命大臣,权力非同一般。他的本心或许忠心耿耿,但在后来与李显和武则天之间的纠葛中,逐渐走向了背叛的道路。

李显曾扬言要将天下赠予岳父,这句话刺激了裴炎。于是,他和武则天商量,废掉了李显,扶持武则天的儿子、小儿子登上皇位。这个决定让裴炎失去了部分基础。

裴炎一开始选择相信武则天,认为她作为两位皇帝的母亲,不会做出太过出格的事情。他真正辅佐的是摄政的武则天。他没有与皇帝建立起亲密的战友关系,也没有帮助皇帝摆脱太后的控制。如果他像当年一样帮助摆脱秦的控制,也许他的命运会有所不同。裴炎仍在辅佐武则天,这一行为为他日后的命运埋下了隐患。

李旦登基后,被武则天压制得无力反抗。看着两个儿子没有出息,武则天开始有了别样的想法。她发现裴炎反对她的意图后,开始与他展开对抗。裴炎没有为李旦培养势力,另一方面又以刚正不阿的形象在大唐官场立足,这种形象本身就是一柄双刃剑。面对武则天的拉拢和帮派斗争的背景,裴炎显得孤立无援。他此时与武则天对抗无疑是危险的举动。

裴炎与李敬业通过书信往来,两人的交接工作极为隐秘。李敬业的“讨武”事业迅速展开,而裴炎也暗中响应,据说事后还会拥他称帝。李敬业的心志并不坚定,他贪图所谓的“王气”,忽视了直接攻打武则天所在的洛阳的重要性。他因偏信气运之说而违背初衷,导致行动失误。

在洛阳的裴炎并不知道李敬业的变卦。他以李敬业起兵叛变为由,主张还政于李旦,这进一步加深了武则天和裴炎之间的矛盾。只要武则天腾出手来,裴炎的处境将极为危险。

李敬业的变卦导致兵变全面失败,他逃跑后被部下所杀。武则天随即腾出手来对付裴炎。兵变失败后,武则天缴获了裴炎与李敬业的书信,其中只有“青鹅”二字。众人疑惑不解,裴炎和李敬业的书信究竟意味着什么?

武则天率先解释,称“青鹅”是裴炎和李敬业造反的暗号。她解释,“青”字可拆分为“十”、“二”、“月”,指的是造反的时间;而“”字可看作“我”、“自”、“与”,意味着裴炎愿意参与他们的计划,做内应。

于是,裴炎被坐实“谋反”的罪名,下狱并被武则天斩杀。历史上关于裴炎要造反的说法一直被认为是野史,后来的唐睿宗为裴炎。有人认为所谓的“青鹅”密信是武则天捏造出来的,用以诬陷裴炎以达到除掉他的目的。而“青鹅”的解读则是一个看似玄乎的借口,用来掩人耳目。

裴炎的诉求一直是让武则天还政于李旦,而李敬业的起兵口号也是帮助李旦清理干扰。两人的“意见”相同,至少在这件事上,裴炎联合李敬业未必是真正的造反。这个案子被称为“青鹅之案”,裴炎被背上“奸臣”的名号杀死,全家被抄家。不能抹去的史实是,裴炎几乎没有任何财富,却在几个月前被武则天诬陷想篡位称帝,这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上一篇:这两天粥饭喝得少,上火了,去火方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