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先进个人癌症晚期无力求医 带证书上街乞讨
董仲彬的艰难之路:从无偿献血者到街头乞讨者
都市时报首席记者报道
董仲彬,一个曾经的无偿献血英雄,如今却面临生活的巨大困境。他的喉头下方三指处的气管被切开,不是因为他在重症监护室(ICU),而是因为他身患癌症且无法负担医疗费用。
董仲彬,今年48岁,来自昭通巧家县白鹤滩镇。他在昆明打工多年,曾是一名建筑工人,为国家和人民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从2002年开始,他陆续献过48次血,甚至荣获过“昆明市无偿献血先进个人”奖状和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他的献血证书和奖状摆放在昆明某医院门口,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命运的无常让这位献血英雄身患甲状腺癌晚期。他的生活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失去工作的他,无法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只能依靠乞讨来维持生活。他带着伤口,坐在医院门口,面前摆放着求助信和器官捐献书。
他的器官捐献书明确表示:“我自愿捐献我的肾、、肝等,因为得的是甲状腺癌晚期,无法医治。我没有家人,如果肾病病人是B型血可以和我配型,我自愿捐献,不要钱。”他的决定令人感动,他的困境让人心痛。
董仲彬的每一天都在与疼痛作斗争。他无法说话,只能依靠写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每一次擦拭伤口,都带来剧烈的疼痛。他的生活艰难无比,晚上住在简陋的出租房里,食物经过喉部的疼痛,让他难以吃饱。
他选择在医院门口乞讨,是因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器官捐献书帮助到需要的人。他听说这家医院有很多需要肾脏的患者,他希望自己的决定能够给其他人带来希望。
至今,董仲彬已经度过了15天的乞讨生活。他的故事让人感动,他的坚韧让人敬佩。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生活的无常和人生的不易,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更加感恩那些为我们社会做出贡献的无名英雄。董仲彬的生死抉择:以尊严换取生的希望
一年来,董仲彬的病情恶化,只能靠粥维持生命。每日清晨9点,他踯躅于医院之门外,面对生存与尊严的艰难抉择,他的内心充满了纠结。一场手术或许能为他带来生的希望,但8万元的费用却成为横亘在他面前的巨大障碍。尽管每日有众多好心人捐助他约50元,但对于高昂的手术费用来说,这不过是杯水车薪。
他的伤口在炎热的天气下感染严重,随时可能威胁到他的生命。每当有人驻足,他都会揭开纱布,展示他的困境,希望能得到援助。“有人愿意帮助我吗?”这是他最迫切的呼声。
每当谈及妻子和女儿,这位硬汉都会泪流满面。他的情感之深,让人动容。在昆明市血液中心的网站上,我们找到了他的名字董仲彬,一位2008-2009年度的无偿献血先进个人。尽管他的名字在名单上,但连一张照片都未曾公布。
昆明市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员还记得他多次献血的事迹。听说他现在的遭遇,他们感到非常惊讶。他们没想到,董仲彬竟然愿意抛弃尊严,以乞讨的方式为自己争取生的机会。
董仲彬的疾病使他处于生死边缘,但他依然保持坚韧的意志。他说:“医生告诉我,手术需要8万元,我想活。我曾经为昆明多次无偿献血,血量达到上万毫升,现在我愿意把我的器官和身上可用的东西捐献给需要的人。”他的呼声让人心痛,他的坚韧让人敬佩。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生命的力量可以超越困境,人性的善良可以在最困难的时候闪耀。
如今,董仲彬依然在医院门口等待,等待生的希望。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无助。“有人愿意帮助我吗?”这是他最真诚的请求。让我们为这个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人祈祷,愿他能得到生的希望,愿善良的人能伸出援手,帮他渡过这个生命的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