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网站发布防暴指南 遇险及时脱掉白大褂

昨日,一份名为《医生工作场所防暴力行为中国版指南》在医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份详尽的指南囊括了32条具体防范措施,旨在教导医护人员如何应对医疗场所的暴力事件。这份指南的发布,源于近年来不断被报道的医生遭受暴力的不幸事件,虽然绝大多数医院尚未面临如此严峻的情况,但医生被打的现象的确存在。在此背景下,该指南一经推出便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

在这份《指南》中,对医生的工作场所安全进行了全方位的考虑。首先强调了事前防范的重要性,包括与患者的有效沟通、提高医生的礼貌修养以及熟悉医院环境等。其中特别指出,医生应尽量避免背对大门坐诊,以防不测。新入职的医生也被建议熟悉医院各个出口和安全通道。

在事中应对方面,指南为医生提供了实用的建议。一旦发生暴力事件,医生应迅速采取合法有效的防护措施,保护自身安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建议是,医生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脱掉白大褂混入人群,迅速脱离现场。这一建议虽然引起了部分网友的争议,但在危机情况下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保手段。

在事后处理方面,指南强调了医院应做好受伤医护人员的救治工作,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保存现场证据。医院应当通过有效途径及时向外界披露事件真相,并做好涉事人员的心理抚慰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宣传科负责人应具备危机处理素养,以便更好地应对此类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

某日,一位护士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由于患者家属的不满,她遭受了一记重重的耳光。震惊与恐惧使护士无法自已,她迅速与家人取得联系,寻求支持。家人的到来让局势更加紧张,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护士为了自身的安全,只得打电话报警。患者家属的情绪异常激动,甚至动手扯掉了护士的长发,并打伤了她的家人。虽然警察的到来让局势得以控制,护士虽然得到了患者家属的道歉和赔偿,但心中的阴影却难以消除。自此以后,她和她的同事们都不再敢留长发。

一位来自大医院的办公室人员透露,每年他们医院都有数十起医护人员遭受暴力的不幸事件。这些事件让医护人员感到无奈和困扰,甚至有些暴力行为无法得到有效的法律追究和赔偿。

专家分析指出,儿科、产科、急诊和骨科是医患冲突最集中的科室。其中,儿科和产科因为家长对孩子的重视和期待,一旦服务或沟通不畅,极易引发矛盾。急诊面临的突发情况较多,尤其是醉酒患者,让医护人员倍感压力,难以沟通。骨科等科室的特殊性质也容易导致信息不对称和沟通问题,从而引发矛盾。

在一些医院,为了安抚受委屈的医护人员,设立了“委屈奖”。奖金为500元,用于奖励那些在工作中遭受委屈的医护人员,从心理上给予他们安抚和补偿。

对于这一手册的出台,不同的专家持有不同的观点。江苏省卫生法学会副会长胡晓翔表示,这个手册虽然包含了一些合理的建议,但也有一些带有情绪性宣泄的内容,是现实中难以实现的。同时他也提到,很多内容在医政管理中已经强调过。而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医事办的花戎则认为,整个医疗环境需要正确引导,医院的主要目标是提供方便、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而不是将医生防暴作为工作重点。同时他也指出,目前的社会大环境需要共同努力来改善医患关系。

面对这样的困境和挑战,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医患关系的本质。医生与病人应该站在同一战壕内,共同对抗疾病。我们应该通过加强沟通、改善服务、提高医疗水平来最大限度地避免医患冲突的发生。同时社会也需要增强风险意识共同改善医疗环境让医护人员和患者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

上一篇:移动充话费送手机活动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