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病毒所致各系统感染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肠道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多样且复杂,诊断需极为谨慎。为确保准确诊断,必须满足一系列严格的标准。

病毒必须从患者的体液(如胸水、心包液、脑脊液、血液、疱浆液等)或活检(或尸检)组织中分离出来。仅仅从咽喉或粪便中分离到病毒,并不足以作出诊断。疾病恢复期(发病后3-4周)血液中抗体的效率如果达到疾病早期的4倍或以上,表明可能存在近期感染。其中,中和抗体测量是最可靠的诊断依据。

在临床上,如果出现流行性肌痛、疱疹性咽峡炎、婴儿急性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急性流行性眼结膜炎等综合征,并且同样的病毒从咽拭子或粪便中多次分离到同一类型的病毒,或者从周围同一疾病中检测出同样的病毒,且病毒分离率远高于未接触患者的对照组,这些都为诊断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于各系统疾病,以大脑和心脏病为例,肠道病毒可引起多种病变。在大脑方面,自脊髓灰质炎疫苗广泛应用以来,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瘫痪并不罕见。柯萨奇病毒也可引起脑炎,其临床表现与B脑相似,包括发热、精神障碍、惊厥、昏迷等。在心脏病方面,柯萨奇病毒主要引起急性心肌炎、心包炎等。临床症状可轻可重,严重时甚至可导致心功能衰竭。

对于肠道病毒引起的心肌炎等疾病,临床上有多种类型。急性心功能衰竭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包括阵咳、面色苍白、发绀、呼吸困难等。还有心律失常、猝死等类型。肠道病毒抗原甚至可以在心肌细胞中被发现。胎儿感染可能导致先天性心脏病。

大约三分之一的患者,特别是新生儿和婴儿,可能会出现呕吐、抽搐、反应迟钝等神经系统症状。脑脊液可能单核细胞增多或完全正常,这种情况有时被称为大脑心肌炎。

流行性肌痛或流行性胸痛(Bornholm病),多数由柯萨奇病毒B组1~6型引起,但A组中的某些型号以及埃可病毒的部分型号也能引发此病。此病在局部地区常常爆发,主要影响年龄较大的儿童和中青年,家庭成员可能相继或同时发病。潜伏期为2~5天,甚至可能长达两周。主要症状为发热,体温可能高达39°~40℃。阵发性肌痛影响全身肌肉,尤其是腹部的膈肌。肌痛的程度不同,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休克。儿童的症状相对较轻,肌肉活动时疼痛加剧。X线检查通常无异常发现,肌痛在大约4~6天(或12小时至3周)内自行消失。虽然本病可能间歇性反复发作,但多数情况可以自愈。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引起,包括多种型号,如A2、4、6、9等。埃可病毒也会引发此病。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分布,散发或流行,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潜伏期大约为4天,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咽痛、咽充血等。咽部可能出现灰白色疱疹,疱疹溃疡后形成黄色溃疡。一般4~5天后自愈。

在肠道病毒感染过程中,皮疹是常见症状之一。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的某些型号与皮疹的发生密切相关。婴儿和儿童常常伴有皮疹,但成年人较为少见。大多数患者潜伏期3~6天,先出现发烧和上呼吸道症状,如轻咳、咽痛,然后出疹。皮疹的形态多样,包括斑疹、斑丘疹、风疹样皮疹等。某些类型的病毒如埃可病毒16型,容易引起儿童急性皮疹的误诊。

肠道病毒也常引起呼吸道感染,如柯萨奇病毒A组的一些型号以及埃可病毒的某些型号。其中,柯萨奇病毒A21和埃可病毒4、7、11等可引起某些流感疾病或咽炎。柯萨奇病毒B组的一些型号可引起支气管炎,而埃可病毒的某些型号可能引起婴儿肺炎和毛细支气管炎等严重下呼吸道感染,导致呼吸困难、发绀、缺氧甚至窒息。

手足口病自1960年发现以来,欧洲、美国和亚洲都有报道,主要由柯萨奇病毒引起。尤其是柯萨奇病毒A16型更为常见。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此病。手足口病传染性强,常见于全家发病,可导致局部暴发。该病四季均可发病,但主要在5月和6月高发。最初的症状包括低热、流鼻涕等,随后口腔黏膜出现小疱疹,这些疱疹很快会破裂形成溃疡。皮肤也可能出现斑丘疹,主要位于手足部位。斑丘疹很快变成小疱疹,质量稍硬,从几到几十粒不等。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可以自愈,但有时会伴有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

埃可病毒与婴儿腹泻密切相关,多种型号的埃可病毒和柯萨奇病毒均可引起婴儿腹泻。临床症状类似于一般的婴儿腹泻,多为轻度疾病。由于健康儿童粪便中肠道病毒的阳性率较高,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流行病学和血清学证据才能确诊为腹泻病原体。

急性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一种自1986年首次发现的疾病,在全球多个地区都有报道。病毒株的特征略有不同,被确定为肠道病毒的一种。它,被称为70种新型肠道病毒,因其独特的免疫学特征与已知的柯萨奇和埃可病毒截然不同。A24型号的这种病毒也可能引发某种疾病。回溯到1986年,这种病毒在印度曾大规模流行。其传染性极强,能在短时间内引发大规模爆发,感染人数可达数万乃至数百万。无论儿童还是成人,都有可能感染此病毒,且在家庭内部传播极为迅速,造成约70%的伤害。

这种病毒主要引发手眼感染,很少从粪便和咽部分离出病毒。其潜伏期约为一天。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眼结膜炎,具体症状包括眼睑红肿、结膜充血、流泪,结膜下可能出现强烈的分泌物和出血,但很少影响巩膜和虹膜。腮腺可能会肿大,而全身症状则相对较少,大部分患者在1-2周内自愈。

而在印度流行期间,有报道称部分眼病恢复后的患者出现了类似脊髓灰质炎的症状,具体表现为2至5周后出现不对称肢体麻痹。

(十)关于新生儿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的情况也极为严重。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除了与较大婴儿相似的临床表现外,还可能出现严重的全身感染。最常见的是由柯萨奇B组病毒以及埃可11型病毒引起的感染。大部分病毒是通过母亲传播给新生儿的,但也有可能在医院内被工作人员传播。胎儿感染通常较早发病,大部分为产时感染,但发病可能较晚。虽然国内外都有新生儿病房爆发的报告,但从新生儿出生后的3至7天开始发病。早期症状较轻且没有特异性,如不安、食欲下降、暂时呼吸困难、发烧等。严重的全身症状可能表现为急性心肌炎或广泛性肝炎、心肌炎等,通常由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引起,并可能伴有脑炎。新生儿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心率增快、心脏扩大等症状,最终可能因心力衰竭和休克而死亡。同时可能伴有脑、肝、、肾上腺等多器官损伤,死亡率一般在50%以下。存活者的心肌功能可能在短时间内恢复,但也有少数可能需要数周才能恢复。

(十一)对于免疫力低下患者,如患有先天性或继发性B淋巴细胞缺损的X-伴性丙球蛋白缺乏患儿,肠道病毒感染可能引发慢性、持续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这可能是由埃可病毒引起,也有可能是柯萨奇病毒的部分型号引起。其症状可能包括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轻颈僵硬、嗜睡等,以及肢体震颤、眼底水肿、抽搐等。病程波动较大,病毒可能从脑脊液中反复检测数月甚至数年之久。人们认为这种疾病可能是由病毒直接侵犯组织器官导致的。大多数患者最终可能死亡。

(十二)肠道病毒还可能侵犯腮腺、肝脏、、睾丸等器官,导致相应的临床表现。近年来,肠道病毒感染也被认为与风湿病、肾炎、溶血尿毒症以及糖尿病有关。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