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性巩膜炎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眼疾繁多,其中基质性角膜炎、葡萄膜炎、脉络膜视网膜炎等是常见的主要眼病。除此之外,还有视神经炎、视神经周围炎、视神经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等疾病。上睑下垂、斜视以及眼眶周边的炎症如眶骨膜炎等也是眼疾的常见类型。
值得注意的是,巩膜炎作为一种眼疾,与梅毒有着密切的联系。据报道,巩膜炎患者中梅毒的发病率高达2.89%。在梅毒的不同阶段,巩膜炎的表现也有所不同。一期梅毒可能出现巩膜外炎,而二期和三期梅毒则可能出现巩膜炎或巩膜外炎,其中三期梅毒的巩膜炎可能是弥漫性的、结节性的,甚至坏死性的。这些炎症可能是由于苍白密度螺旋体的直接侵犯或免疫反应所引起的。
梅毒性巩膜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眼红、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病变可能局限于角膜上半部,也可能扩散到整个角膜,导致角膜基质深层混浊。如果不及时治疗,病变区域的所有巩膜组织都可能坏死。梅毒性巩膜炎还可能伴有其他神经性或心血管炎。
在先天性梅毒的儿童中,巩膜炎的特征性症状可能会在多年后显现。这种巩膜炎多为弥散性前巩膜炎或后巩膜炎,可能同时发生基质性角膜炎。眼睛容易复发,比三期梅毒基质性角膜炎更严重,多伴有前葡萄膜炎。
不同类型的巩膜炎也有各自独特的临床表现。例如,巩膜外炎可能导致眼睛突然发红、疼痛,夜间疼痛尤为明显。单纯性巩膜外炎可能导致巩膜及其上方球结膜弥漫性充血水肿,颜色火红。而结节性巩膜外炎则可能在角巩膜缘形成火红色局限性结节。梅毒性巩膜炎可能涉及巩膜的前后壁,形成弥漫性、结节性、坏死性前巩膜炎和后巩膜炎。患者可能出现眼红、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最严重的可能是坏死性前巩膜炎。
眼疾种类繁多,症状各异,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梅毒性巩膜炎患者来说,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尤为重要,以防止病情恶化,保护视力健康。梅毒性后巩膜炎是一种复杂的眼部疾病,其发病率较高,脉络膜褶皱和视网膜条纹的发病率分别为14%和16.3%。这两种症状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同时发生。其表现特征为后极明暗线的变化,颞侧常见,并且可能伴随视网膜下肿块。
视盘水肿和黄斑囊样水肿在梅毒性后巩膜炎中的发生率均为2.3%。这些表现说明后巩膜和脉络膜炎症已经扩散到视神经和视网膜。更为严重的是,梅毒性后巩膜炎还可能导致环形脉络膜脱离和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其发病率分别为17.5%和34.8%。
Wilhelmus观察到,大约有一半的前后巩膜炎患者会伴随前葡萄膜炎。有作者指出,不同比例的后巩膜炎患者会出现玻璃细胞或眼压升高。
对于梅毒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梅毒性巩膜炎的诊断则需结合梅毒感染史和眼部临床表现。全身系统检查和辅助检查的阳性发现可以帮助确定病因诊断。由于后巩膜炎的症状和体征多种多样,疾病的严重程度多变,特别是在第三阶段和先天性梅毒中,很难在巩膜中找到螺旋体,因此诊断具有挑战性。
当遇到疑似病例时,应根据病史和体征,结合B超、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特别是在眼底发生变化时,这些检查手段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
对于先天性梅毒巩膜炎的诊断,还需考虑儿童的眼部炎症史、既往梅毒治疗史、母亲血清学梅毒阳性史等。还需观察其他眼部体征,如胡椒盐脉络膜视网膜炎眼底变化、眼球萎缩等。还可以结合一些梅毒迟发的临床表现,如耳聋、牙齿异常、拱腭或鞍鼻等。通过FTA-ABS或MHA-TP阳性试验可以进一步确认诊断。
梅毒性后巩膜炎是一种复杂的眼部疾病,需要结合多种诊断手段进行综合判断。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