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性哮喘的治疗方法
一、妊娠性哮喘的中医治疗方法
妊娠性哮喘,中医理论中称之为哮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痰鸣气喘性病症。其治疗需根据病情虚实、发作与否进行辨证施治。
1. 哮喘发作时,以邪实为主,治疗需针对邪气,分别采用温肺散寒、清热宣肺等方法,同时化痰平喘。对于长期患病、虚实夹杂的患者,则需扶正祛邪,兼顾脾肺肾三脏。平时以正虚为主,治疗需扶正固本,审查阴阳,分别采用补肺、健脾、益肾等方法。
(1)对于寒哮(发作期),采用温肺散寒、化痰平喘的治疗原则。以射干麻黄汤为主方,加减用药。若表寒内饮,可选用小青龙汤,配合苏子、白芥子、杏仁等化痰利气。
(2)对于热哮(发作期),采用清热宣肺、化痰降逆的治疗原则。以定喘汤为主方,随症加减。
(3)对于肺虚(缓解期),治疗以补肺固卫、益气平喘为主。选用玉屏风散加味,若气阴两虚,可选用生脉散加味,加入沙参、玉竹、川贝等清热化痰。
(4)对于脾虚(缓解期),治疗以健脾化痰、降逆平喘为主。选用六君子汤和三子养亲汤。
(5)对于肾虚(缓解期),治疗以补肾纳气为主。选用肾气丸加味,随症加减用药。
中药雾化剂如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等也可用于哮喘的雾化治疗。
2. 中成药治疗:
(1)百合固金丸、补肾防哮丸、补肾防哮喘片等用于哮喘缓解期;河车大造丸适用于哮喘肾阴阳两虚者;千金定吼丸用于哮喘发作期;蛤蚧麻杏膏用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
(2)其他方剂如跳蚤休息汤、乌药百部汤等也可用于哮喘的治疗。
二、妊娠性哮喘的西医治疗方法
妊娠性哮喘的西医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
1. 药物治疗:包括支气管扩张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其中,β2肾上腺素受体兴奋剂是控制哮喘的一线药物,通过与β受体结合,促进cAMP合成,从而放松支气管平滑肌,稳定肥大细胞膜,减少细胞介质释放。此外还有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等。
2. 对症治疗:针对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进行相应治疗。如吸氧、雾化治疗等。
β2受体兴奋剂是其林特有的药物,如terbutaline 2.5mg,每日口服两到三次。与此沙丁胺醇(salbutamol)也是常用的药物,每次口服2至4mg,每日三次。异丙喘定吸入,每次65mg,每三到四小时吸入一次。对于妊娠并患有高血压的患者,α、β、肾上腺素等药物也能帮助松弛支气管,有效治疗哮喘。它们通常以口服方式使用,剂量为0.1g,每日三次,或者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静推。
抗胆碱类药物如阿托品,虽然有助于平滑肌松弛和支气管扩张,但由于其副作用如抑制腺体分泌导致痰黏稠不易咳出、瞳孔散大等,孕期应谨慎使用。相比之下,异丙托溴铵(溴化异丙托品)对心率无影响,且不会影响痰液排出,使用时偶有口干。其使用方法是每次吸入20至40mg,每日三到四次。
面对严重哮喘和持续治疗的情况,尤其是早产和胎死宫的情况,必须紧急治疗以缓解严重缺氧的症状。患者应该采取半卧位,接受气管插管正压供氧。为了减轻缺氧症状,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快速有效地控制哮喘的持续状态。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多种作用,如放松平滑肌、改善支气管毛细血管透气性、减少组胺形成、预防炎症介质、抑制过敏反应等。它们可以通过静脉点滴或注射的方式给药,剂量根据病情而定。
患有支气管哮喘的孕妇常表现出精神紧张、烦躁,可以适当给予苯(鲁米那)等药物来稳定情绪。但应避免使用具有抑制呼吸功能的镇静剂和剂,如和哌替啶(度冷丁),以防止呼吸衰竭和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应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
在哮喘发作时,支气管痉挛导致分泌物增多,如果不及时清除,会堵塞气道,加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增加炎症介质,使病情恶化。保持呼吸道畅通非常重要。采用雾化吸入法可以使痰液变稀,更容易咳出。需要注意的是,碘化钾可能会影响胎儿的甲状腺功能,因此不宜使用。
对于孕妇哮喘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药物选择、氧气供应、痰液排出等。只有全面而精准的治疗,才能确保母婴的安全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