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胎应该如何预防?
葡萄胎:暗藏的危险与必读知识
葡萄胎,这一病症对于许多准妈妈来说可能相对陌生。它却潜藏着不容忽视的危害。
一、葡萄胎的潜在危害
1. 癌变风险:葡萄胎有转化为恶性葡萄胎或绒毛膜癌的可能,其转移主要通过血液循环,若不及时治疗,易迅速转移至肺、脑、阴道等部位,对生命构成严重威胁。
2. 大出血:如未能及时诊断治疗,可能导致反复出血、宫腔积血,甚至引发出血性休克。
3. 阴道出血与腹痛:反复阴道出血可能引起上行感染,宫腔内的不明物体也可能导致腹痛。子宫过度生长可能引发附件疼痛。严重时,还可能引发妊娠呕吐,导致酸碱平衡与内部环境紊乱。
二、哪些人群易患葡萄胎
以下三类人群更容易遭遇葡萄胎:
1. 年龄过小或过大的孕妇,其卵子可能不成熟或不健康,容易形成“空包蛋”,进而引发葡萄胎。
2. 在落后地区,由于营养不良或检查不及时,孕妇可能更容易患上葡萄胎。
3. 曾患病的女性,尤其是曾患葡萄胎的孕妇,再次怀孕时风险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葡萄胎在东方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和台湾,发生率相对较高。台湾的平均发病率约为千分之三,是欧美国家的3-5倍,但具体原因尚不清楚。
三、葡萄胎的分类与诊断差异
葡萄胎主要分为完全性葡萄胎和部分性葡萄胎两类。但近年来,通过遗传学评估和基因分析等技术,发现两者之间并不存在“过渡”,而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完全性葡萄胎的胎盘绒毛全部受累,无胎儿及其附属物,宫腔内充满水泡;部分性葡萄胎则只有部分胎盘绒毛发生水泡变性,宫腔内仍可能有存活或死亡的胎儿。
在诊断时,胚胎或胎儿的出现并不是重点,但可提供参考。完全性葡萄胎一般无胚胎或胎儿,而部分葡萄胎则可能有。滋养细胞的增生情况和囊泡的形状也有助于诊断。
四、预后与注意事项
手术后必须警惕恶变的可能性。葡萄胎恶性变化可能转化为侵蚀性葡萄胎或绒毛膜癌,其中绒毛膜癌的恶性程度较高,易远处转移。如果刮宫后阴道持续出血,应排除葡萄胎残留物后怀疑恶性变化的可能性。
葡萄胎虽罕见,但其潜在危害不容忽视。每位准妈妈都应了解相关知识,及时检查,确保母婴安全。经过妇科检查的仔细审视,若子宫未能如期恢复常态,或者子宫旁出现不明肿块,同时伴随腹痛的症状,这些情况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当出现这些体征时,应及时进行深入的血液检查,如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检测,并配合B超进行精准诊断,以明确是否存在潜在的恶性变化。
葡萄胎的恶化情况并不罕见,其转移的风险相对较高。一旦恶化,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部,紧接着是阴道,乃至脑转移。对于肺部转移,其症状表现为咳嗽、血痰、咯血以及胸痛等。通过简单的X线摄影检查,我们能够在胸片上发现小结节的阴影,从而做出早期判断。而阴道转移可能表现为阴道壁的紫蓝色肿胀结节,若这些结节破裂,可能会引发大出血。更为严重的是,脑转移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早期症状可能表现为认知错误、失明等,进入脑瘤期后则可能出现头痛、呕吐、偏瘫乃至昏迷等症状。
在葡萄胎刮宫治疗后,定期的随访观察是必要的,因为恶化的风险较高且转移症状往往不明显。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HCG的定量检测,并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持续进行密集的随访检查。除了监测HC平,还需要警惕阴道出血、咳嗽等症状的出现,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和盆腔B超检查等。为了早期发现恶性变化并及时治疗,应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如使用避孕套或阴道膜等,避免再次怀孕带来的风险。宫内节育器在此情况下应避免使用,因为它可能导致异常子宫出血,与术后恶性变化引起的阴道出血混淆。
预防葡萄胎的恶性变化是重中之重。除了实施避孕措施减少妊娠次数来预防葡萄胎的发生外,对于高危患者如年龄较大的孕妇或HCG值异常升高的孕妇等应进行预防性化疗以减少恶变的可能性。刮宫术后应密切观察HCG的变化作为防止恶性变化的主要手段。对于已经发生葡萄胎的患者来说,早期发现恶性变化的趋势尤为重要。患者应定期随访尿液或血液HC平。
在康复期间,患者需要注意保健措施。除了医学检查与随访外,适当的活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都是可以的,但应避免繁重的体力劳动。同时也要注意心情的调节,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增强自身的抗病能力。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的检查对于葡萄胎患者的康复和预防恶性变化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