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沙眼是一种主要发生在儿童或少年的双眼疾病,潜伏期在5至14天之间。沙眼衣原体主要侵犯睑结膜,导致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出现。

沙眼的症状轻重不一,轻度沙眼可能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微瘙痒、异物感和少量分泌物。严重沙眼则可能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如害怕光线、流泪、疼痛等刺激症状,并可能出现视力下降。随着病情的进展,沙眼可能导致角膜血管充血、新血管形成以及角膜其他方向的向中心生长,严重影响视力。

沙眼的检查特征包括血管模糊、乳头肥大、滤泡增生、角膜血管阴影和疤痕形成。其中,血管模糊是由于血管扩张和慢性炎细胞浸润导致的;乳头肥大则是睑结膜面粗糙不平,呈现无数线绒状小点;滤泡增生则是结膜上皮下组织弥漫性渗透的基础上,由有限的淋巴细胞聚集而成。

沙眼的病程因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是否反复感染而有所不同。轻度感染或无反复感染者可能在数月内愈合,留下薄疤痕或无明显疤痕。反复感染的重症患者病程可能持续数年至十年以上。在慢性病程中,沙眼还可能伴随其他细菌感染和反复感染导致的急性发作。最终,广泛的疤痕形成标志着病变已进入退行期,此时虽然病变不再具有传染性,但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为了防治沙眼和进行调查研究,沙眼的临床分期方法十分重要。在1979年的第二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上,重新制定了沙眼的临床分期标准。Ⅰ期为进展期,即活动期,乳头和滤泡同时共存,上穹顶隆结膜组织模糊,角膜血管阴影明显。Ⅱ期为退行期,从疤痕开始出现到大部分疤痕形成,仅存在活动性病变。

沙眼的防治工作至关重要,对于保护儿童和青少年的视力健康具有重大意义。通过了解沙眼的病程、症状、体征和临床分期,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预防和治疗,避免沙眼带来的视力损害。加强公共卫生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沙眼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是预防沙眼的重要措施之一。在疾病进展的Ⅲ期完全结疤期,活跃性病变已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无传染性的疤痕组织。在这一阶段,病变部位上睑结膜出现疤痕修复,完全没有了之前的活动性病变。此时的疤痕形成是疾病愈合的一种表现。

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分级标准来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分级依据是活性病变(包括乳头和滤泡)占上睑结膜的总面积比例。轻度病变占上睑结膜面积1/3以下,标记为(+);中度病变覆盖面积在1/3至2/3之间,标记为(++);重度病变则占上睑结膜面积的2/3以上,标记为(+++)。

我们还明确了角膜血管膜的分级方法。将角膜分为四等分,血管膜侵入角膜面积1/4以内为(+),达到1/4至1/2为(++),达到1/3至3/4为(+++),超过3/4则为(++++)。这种分级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判断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如图三所示,可以看到不同阶段的血管膜侵入情况。

国际上广泛采用的MacCallan分期法描述的是类似的疾病进展过程:

在Ⅰ期浸润初期,眼睑结膜和穹顶结膜出现充血肥厚,上部尤为明显,可能伴有早期滤泡和早期角膜血管。

到了Ⅱ期活动期,明显的活动性病变如乳头、滤泡和角膜血管开始出现。

而我们所提到的Ⅲ期疤痕前期,在中国似乎对应着第二阶段的过渡期,此时的病变已经开始向疤痕期转变。

Ⅳ期完全结疤期则标志着疾病已经进入愈合阶段,活动性病变完全消失,被疤痕组织所取代。这一过程是疾病发展的自然终点,也是疾病康复的重要阶段。

上一篇:尿瘘有哪些症状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