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治疗

治疗慢性炎是一项复杂且需要综合策略的任务。其核心目标在于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包括死骨、增生疤痕和肉芽组织,并消除死腔,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为伤口愈合创造条件。

针对这一病症,单一药物治疗往往无法取得显著效果,因此必须采用手术与药物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在药物治疗方面,抗生素治疗是重要的一环。为了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应在伤口或窦道附近取样进行细菌培养,包括厌氧菌。由于骨骼中的药物浓度远低于血液,所以需要使用大剂量抗生素进行治疗,持续时间通常为6-12周。

在手术治疗方面,凡是符合以下条件的患者都应接受手术治疗:存在死骨、死腔、窦道脓液,并且有足够的新骨形成以支撑四肢。手术前后,患者需接受足够的有效抗生素治疗,并注意改善全身状况,如通过高蛋白饮食、输血等增强抵抗力。手术治疗方法包括病变清除、带蒂肌瓣填充和骨移植。

病变清除手术中,应切除窦道、死骨、肉芽组织、坏死组织和疤痕组织。如果病变较小且周围有丰富软组织,可通过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的方式消除死腔,并采用滴注引流法,通常约2周可愈合。对于较大的骨腔,可选择带蒂肌瓣填充或滴注引流法。带蒂肌瓣填充手术需保留肌瓣的血管和神经,避免肌瓣过长以免造成张力和扭转。

对于长期感染、多次手术后的患者,由于疤痕广泛形成,难以消除死腔和伤口,可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使用带血管的皮瓣或肌瓣进行填充。这种方法由于血液供应丰富,具有较强的抗感染能力,可一次性完成手术。

骨移植是另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网状骨移植开放。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大于4cm的骨缺损,特别是骨干缺损,这种方法可能并不适用。在清创后3周,如果伤口清洁并且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可以进行网状骨移植。通常,自体骨髂骨会被用来填充骨缺损。如果骨移植的稳定性较差,可以使用外固定框架进行固定,以促进移植骨的生长。

治疗慢性炎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手术与药物的结合治疗是关键,同时术后保持两管通畅也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适当的护理和患者的积极配合也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深探慢性炎治疗的精妙之道

对于大块骨缺损超过6cm的患者,带血管的游离骨移植(vascularized free bone grafting)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此技术不仅能为缺损部位提供充足的血液供应,还有助于提升局部抗生素的浓度。腓骨和髂骨脊髓是常用的骨移植部位,其中腓骨移植长度可达6-35cm,而髂骨移植则不宜超过8cm。丰富的血管供应为这些骨部位的移植提供了可能。

在治疗慢性炎的新方法中,局部抗生素治疗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植入浸润庆大霉素的聚甲烯酸甲酯(PMMA),在彻底清除死骨异物后,将药物串珠植入感染部位。这种方法使得局部庆大霉素浓度达到全身用药的200倍,药效显著,并可长期维持。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当血清和尿液浓度低于全身用药时,并无禁忌。当炎周围的软组织出现急性炎症时,可合并使用抗生素,但时间不宜超过3-5天。

除了常规治疗方法,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慢性炎需要特别关注。如局限性骨脓肿,需切除脓肿腔、清除脓液,并彻底刮除腔壁肉芽组织。而对于硬化性炎,因腔常闭合、腔内压力较高,需切开骨皮、暴露并穿越腔以缓解压力、排水和缓解疼痛。

在治疗过程中,病骨部分切除也是一种方法,特别是对于不影响功能的病骨可以进行局部切除。如腓骨中上部、髂骨、肋骨等部位的炎,切除后恢复迅速。对于病程长、骨质广泛受损、肢体严重畸形、功能丧失或皮肤有恶变的情况,截肢术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我们必须认识到,慢性炎的治疗是一个长期且效果不定的过程。即使治愈,患者仍可能出现肢体和关节的功能障碍。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耐心、坚持和积极的治疗态度是战胜这一疾病的关键。

慢性炎的治疗融合了现代医疗技术的精髓,从带血管的游离骨移植到局部抗生素治疗,再到特殊类型炎的处理,每一步都需要精细操作和深思熟虑。而预后情况虽然严峻,但患者和医生的共同努力和坚持,将为我们铺就一条通往康复的道路。

上一篇:喘气嗓子痒后咳嗽流鼻子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