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伤寒应该做哪些检查
常规检查揭示,血白细胞数量通常在正常水平范围内,即大约每升血液中含有白细胞数量为三到四亿个。随着病情的发展,中性粒细胞的减少和嗜酸粒细胞的消失会逐渐出现,然而嗜酸粒细胞的数量会随着病情的好转而逐渐恢复。极端情况下,嗜酸粒细胞的比例会超过百分之二。如果绝对计数超过一定的数值,除了伤寒之外,高烧时可能出现轻度蛋白尿和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这些指标的变化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线索。
在细菌学检查方面,血培养是确诊的关键依据。病程早期可能呈现阳性,特别是在发病后的第七到十天,阳性率可达百分之九十。培养的阳性率高于血培养,尤其适用于已经接受抗菌素治疗但血培养呈阴性的情况。粪便培养和尿培养在病程的不同阶段也呈现出一定的阳性率。玫瑰疹刮取物或活检切片也可以进行阳性培养。
在免疫学检查方面,肥达氏试验是诊断伤寒的重要辅助手段。通过检测血清中的抗体反应,可以辅助诊断伤寒。肥达氏试验的结果应结合临床数据来解读,因为一些非伤寒疾病也可能呈现阳性结果。必须谨慎解读肥达氏反应结果。其他免疫学检查方法如被动血凝试验、对流免疫电泳、协同凝集试验、免疫荧光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也用于检测伤寒特异性抗体或抗原,各有其特点和敏感性、特异性。这些检测方法的广泛应用有助于提高伤寒的诊断准确性。
通过常规检查、细菌学检查和免疫学检查等多种手段,我们可以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伤寒病情,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有效治疗提供有力支持。四、诊断方法的分子生物学视角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以其独特的优势在疾病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伤寒这类疾病,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更为精准、高效的检测手段。
1、DNA探针(DNAProbe)技术
DNA探针技术,作为一种基于DNA杂交的诊断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该技术通过使用特定细菌DNA片段制备的探针,与变性的细菌DNA进行杂交,以此来检测或识别特定的细菌。每一个探针都是针对特定细菌的特异性基因片段制备的,因此其特异性非常高。DNA探针技术的敏感性相对较低,通常需要标本中存在1000个细菌才能检测出来。它更适用于菌种鉴定和分离等需要高度准确性的场景。
2、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
相较于DNA探针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在伤寒检测中显示出更高的敏感性。PCR技术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方法,它能在短时间内将目标基因或DNA片段在体外扩增到数百万倍。其检出率较DNA探针高出100至10000倍。国外的研究者JaeHS等使用PCR技术扩增伤寒鞭毛抗原编码基因,其敏感性甚至可以检测到仅10个伤寒菌,且特异性高达100%。
PCR技术由于其高度的敏感性,也容易出现产物污染,导致假阳性和假阴性的结果。提高PCR技术的准确性,关键在于对产物污染进行严格控制。
无论是DNA探针技术还是PCR技术,它们在伤寒等疾病的诊断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结合多种诊断技术,如ELISA、DNA探针和PCR等,可以互相弥补各自的不足,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期待更多高效、精准的诊断技术问世,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
杭州鲍行豪等采用ELISA方法同时检测IgM和IgG抗体,其LPS-IgM-ELISA的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99%,而LPS-IgG-ELIS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了93.1%和98.02%。在血清免疫学诊断方法中,ELISA因其简单、快速、敏感、特异性高等优点,被公认为较好的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