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酸中毒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病因

LA(乳酸酸中毒)大多数是获得性的,因遗传缺陷导致的“先天性LA”较为罕见。获得性LA的成因多样,主要可归为组织缺氧(A型)和非组织缺氧(B型)。但在实际临床中,大多数LA是这两种类型的混合。

对于A型,成因包括:

1. 低灌注:如血管渗透性增加、张力异常、左心功能不全、心输出血量减少、低血压休克等。

2. 动脉氧含量降低:如窒息、低氧血症、一氧化碳中毒、严重贫血等。

对于B型,成因丰富,包括:

1. 常见病症:如糖尿病、败血症、肝肾衰竭、癌症等。

2. 药物或毒素影响:如双胍类、乙醇、甲醇等药物或毒素。

3. 遗传疾病:如G-6磷酸脱氢酶等缺乏。

4. 其他情况:如加强肌肉运动、癫痫发作等。特别地,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属于B型。

二、发病机制

1. 败血症休克和乳酸酸中毒:在败血症休克时,内毒素等引发一系列代谢反应,影响血管收缩张力、提高微血管渗透性等,最终导致系统性血压下降,引发乳酸增加。肝门脉血流量的减少也限制了肝脏对乳酸的摄取。

2. 癌症和乳酸酸中毒:恶性肿瘤细胞存在无氧糖酶解活性增强,大量肿瘤细胞存在时,整体乳酸增加。

3. 糖尿病和乳酸酸中毒:2型糖尿病常见轻度高乳酸血症。胰岛素缺乏导致PDH活性降低,线粒体丙酮酸使用减少,糖酵解增强,乳酸生成增加。

4. 胃肠外营养和乳酸中毒:可能诱发胃肠外营养LA,甚至在没有相关疾病的情况下。除葡萄糖外,果糖或山梨醇的代谢也可能导致代谢性酸中毒。果糖在细胞中的磷酸化过程会消耗高能磷酸键,抑制糖原异生,刺激糖酵解,可能导致LA。果糖的代谢也会产生乳酸。

5. 急性乙醇中毒和乳酸酸中毒:乙醇在体内的氧化过程会产生NADH和H,有利于丙酮酸转化为乳酸。长期慢性酒精中毒可导致维生素缺乏和肝损伤,减少丙酮酸氧化和糖原异生,间接导致LA。乙醇中毒还可能通过增加乳酸的产生和抑制乳酸的清除导致LA。

6. 双胍类药物和乳酸酸中毒:双胍类药物(尤其是苯乙双胍)可引发LA。苯乙双胍能够促进外周组织葡萄糖的使用并将其转化为乳酸。这种药物的应用已经因为诱发致死性LA而在许多国家被停用。

LA的成因和发病机制复杂多样,涉及到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对于不同类型的LA,其治疗和预防策略也有所不同。对于疑似LA的患者,应进行详细的病因分析和诊断,以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苯乙双胍以其独特的机制,能够有效抑制ATP的合成。随着ATP与ADP的比例逐渐失衡,细胞的氧化磷酸化过程和糖原异生反应受到严格调控。这一过程导致乳酸氧化减缓,乳酸的生成量相应增加。尽管苯乙双胍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血乳酸水平,但其相关疾病的发生,如肝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以及休克等,或在药物剂量过大的情况下才会出现。

与此另一种双胍类药物二甲双胍,其引发的相关疾病机会较苯乙双胍大大降低(约为1/50)。二甲双胍在国内外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这可能与它的水溶性有关。与其他药物相比,二甲双胍在体内不易积聚,降低了药物过量导致的风险。

在降低血糖的过程中,二甲双胍对增加外周组织乳酸的作用相对较弱,这一特点在治疗剂量下不会导致乳酸酸中毒(LA)的发生。这使得二甲双胍成为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药物选择。其机制独特,能够在调节血糖的减少对身体的潜在负担。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各种因素后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苯乙双胍和二甲双胍作为双胍类药物,在调节血糖、抑制氧化磷酸化等方面有其独特的机制和效果。而在实际应用中,二甲双胍因其较低的疾病发生率和良好的安全性,成为更受欢迎的选择。但无论哪种药物,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以确保其疗效和安全性。

上一篇:春与夏推理事件簿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