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极其危险的疾病,其24小时生存率仅为40%,病情恶化迅速。对于升主动脉受累的病例,预后尤其严峻,1个月生存率仅为8%。高血压会加剧主动脉壁剥离,促使夹层破裂,导致血心包、血胸或纵隔积血,从而引发早期死亡。对于疑似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应立即进行治疗。

治疗策略包括通过药物降低血压、周围血管阻力和左心室收缩力,以控制主动脉壁剥离的进一步扩大。最常用的药物是阿方那特(Arfonad)或硝普钠。需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如心电图、血压、尿量等,将血压控制在13.3~16.0kPa(100~120mmHg)。

在病情稳定后,应立即进行主动脉造影术,以明确主动脉壁剥离病变的部位和范围。由于主动脉壁组织脆弱,易破裂,手术难度大,死亡率高,因此手术时需格外谨慎。

对于主动脉壁剥离病变累及升主动脉的病例(Stanford分类属a型或DeBakey分类属于I型和Ⅱ型),手术方法包括切开心包,进行体外循环,将体温降至25℃左右,然后在主动脉壁上进行切口,清除剥离病变。如果病变涉及主动脉窦,需要在主动脉壁内外放置聚酯垫片并缝合固定边界。

对于降主动脉受累的病例(Stanford分类属B型或DeBakey分类属Ⅲ型),大多数病例经内科治疗后病情稳定,无需手术治疗。但如果病情恶化或出现特定症状,如主动脉壁剥离病变继续扩大、主动脉壁血肿有破裂危险等,则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病变段胸降主动脉切除术和人工血管植入术。

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需特别注意保护脊髓和内脏,避免缺血缺氧损伤。可采用体表低温、药物控制上半身血压、临时外分流导管等方法,以降低脊髓温度,保护脊髓功能。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需要紧急处理的危险疾病。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灵活调整治疗方案,以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经过精细的手术操作,人造血管移植术在修复胸部主动脉病变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手术切口从左侧后部剖开,通过第五或第六肋床进入胸部,展现出精准的治疗路径。主动脉阻断钳被放置在特定的位置,即在主动脉或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之间的区域,以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病变主动脉段的远端也放置了主动脉阻断钳。接下来,病变的主动脉段被精细地纵向切开,随后降低主动脉以仔细观察主动脉后壁的肋间动脉开口情况。手术中,医生尽可能保留肋间动脉开口处的部分主动脉后壁,以维护正常的生理功能。

在切除病变的主动脉段后,关键的加固步骤随即进行。医生使用环状窄条织片对近、远主动脉壁内外侧切口进行加固。接着,通过连续缝合固定主动脉壁和织片,确保结构的稳定性。然后,用长度、口径、形态均合适的人工血管与主动脉的近、远切口进行精准的对端吻合。如果保留了主动脉后壁和肋间动脉,那么人工血管的一端需要斜向修剪,以确保吻合的精确性和血流的顺畅。

完成吻合后,手术团队逐步解除对主动脉的阻断。如果出现吻合口漏血的情况,医生会迅速进行补针,然后逐渐放松并移除主动脉阻断钳。植入的人工血管被夹层动脉瘤壁包裹缝合,这一步骤起到了加固和止血的重要作用。

人造血管移植术后的治疗与一般心血管手术相似,但患者需要特别关注血压的控制,以防止血压升高带来的风险。术后随访是监测恢复过程的重要环节,需要特别注意残余动脉瘤假道是否增大,一旦发现有增大迹象,应及时处理,以避免破裂。

尽管人造血管移植术在修复主动脉病变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手术治疗效果并非百分百理想。手术死亡率仍然较高,特别是对于累及主动脉升高的病例。数据统计显示,手术死亡率在20-40%之间。对于病变仅限于主动脉降低的病例,手术死亡率也达到25-60%。主要死因包括主动脉或吻合口破裂出血、急性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术后约10-20%的病例可能出现截瘫。长期生存率是手术效果的重要考量因素,术后5年生存率约为50%,而术后10年和20年生存率则分别降至30%和5%。尽管如此,对于适合的患者来说,人造血管移植术仍然是治疗胸部主动脉病变的有效手段。

上一篇:脑梗做什么治疗恢复快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