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感冒当心肺结核
肺结核:一个长期被忽视的健康威胁
肺结核,一种由结核菌引发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常常因为其在发病初期的症状与感冒相似而被人们忽视。低热、盗汗、疲劳、倦怠、食欲不振、消瘦,这些症状看似普通,却可能是肺结核的警示信号。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更是让人心悸、昏厥的严重表现。
回顾历史,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肺结核曾是一种让人束手无策的不治之症。随着医疗的进步,60年代利福平发明后,其发病率显著下降。但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再次卷土重来,近年来更是形势严峻。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约有600万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和150万传染源,每年有23万人因此丧生。
那么,一度快速消失的肺结核为何会再次卷土重来呢?这背后的原因多元且复杂。艾滋病患者和者的数量增加,使得这一群体特别容易受到结核菌的感染。改革开放后,流动人口的迅速增长,尤其是生活条件差的农民工,他们的保护意识薄弱,一旦患有结核病,不及时治疗且四处流动,很容易传染给他人。劳动制度的变化、医疗保险体系的不完善,也导致许多人不愿或无法负担医疗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大约三分之一的人会感染结核菌,但如果他们抵抗力强,通常不会发病。但如果结核病患者不及时治疗,肺结核可能发展为全身性结核,危及生命安全。
值得庆幸的是,现代医疗水平已经能让我们轻松应对肺结核。即使患有肺结核,只要及时治疗,也很容易治愈。医生会根据病情决定是否需要住院,服药69个月就能完全治愈。而且,肺结核的治疗费用并不高,一个月仅需200元300元之间。
预防肺结核,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儿童应接种卡介苗;避免过度疲劳;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的免疫力。让我们共同警惕这个健康威胁,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