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做B超可以确诊子宫腺肌症吗
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是单纯的B超就能完成的吗?答案并非如此。在某些情况下,仅凭B超确实可以诊断子宫腺肌病,但医生的诊断过程应当全面而细致。这不仅是对中医理论的遵循,也是对西医实践的要求。
医生在诊断时,除了依赖实验室的B超报告,更应观察患者的外在表现。长期患子宫腺肌病的女性,往往面部显得憔t和苍白,这是因为子宫腺肌病可能引发的贫血症状。一些患者甚至已经达到中度或重度贫血的程度,月经期间出血量极大,即使尝试补血,一旦月经来临,血红蛋白又会迅速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医生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询问,如生理疼痛是否逐渐恶化、月经量是否减少、生理期是否延长,以及是否有肛门肿胀、压迫感等症状。患者病史的详细情况也是诊断的关键,比如是否进行过子宫手术、宫腔手术、流产、诊断性刮宫等妇科手术。
那么,仅有B超能否诊断子宫腺肌病呢?一般而言,如果B超显示子宫增大、肌层回声增厚增强、有不均匀团块、边界不清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为子宫腺肌病。B超因其操作的便利性和价格的实惠,成为子宫腺肌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除了B超,腺肌症的患者还可以选择MRI及CT等超声检查来诊断子宫腺肌病。MRI检查具有直观的图像、独立的操作人员、多参数、多平面成像等优势,自身软硬件建设也在快速发展,对于子宫腺肌病的诊断、分类和药物治疗后的持续监测具有极高的价值和准确性。
无论采用何种检查方式,子宫腺肌病的最终诊断仍取决于术后的病理检查。这是诊断的黄金标准,在进行子宫腺肌病手术时,医生会将病变部位送到病理测试。如果与其他病变合并,如巧囊、肌瘤内膜息肉等,术后也会一起进行病理检测。
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医生全面考虑患者的症状、病史和各类检查结果,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