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大家要注意哪些问题
骨折,这一生活中的常见伤病,往往因突然的摔倒或意外撞击而引发。对于患者而言,如果不及时接受医院的复位治疗,可能会留下程度不一的后遗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了解骨折的相关知识至关重要。那么,骨折后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为您详细解析。
观察是至关重要的。在骨折固定后,应密切观察远端(如手指、脚趾)的颜色、温度和感觉,并与健康的肢体进行比较。一旦发现持续疼痛、肿胀、麻木、发冷、发紫以及活动受限等症状,应考虑是否有并发症的可能,这时应及时寻求骨科医生的帮助。
抬高患肢也是骨折后的一个重要步骤。无论是上肢还是下肢骨折,在平躺或坐姿时,都应适当抬高固定的患肢。例如,上肢骨折可以在前臂垫上枕头,下肢骨折则可以在小腿或床垫上垫高,使四肢远端略高于心脏水平,这样有助于静脉血液回流,促进水肿消退。
再来谈谈功能锻炼。骨折后的1-2周内,由于肢体肿胀和疼痛,骨折部位很容易再次移位。功能运动应以肌肉舒缩活动为主,辅以手指和脚趾的活动。原则上,骨折部位的上下关节暂时不活动。两周后,根据骨折的稳定性,活动强度和范围会逐渐增加。在医生的指导及健康肢体的帮助下,进行手、脚和骨折部位的上下关节活动,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到了后期,当骨折已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并拆除外固定物后,通过运动可以促进关节活动范围和肌肉力量的恢复。
对于需要卧床的骨折患者,应定期翻身、深呼吸、拍胸拍背,以防止肺部感染。局部保暖也是必不可少的,以避免出现其他并发症。
除了上述的注意事项,骨折后的患者还应注意多休息。在中医的建议下,骨折初期不宜随意移动,饮食方面也应加强营养,多摄入有利于骨骼修复的食物。只有全面照顾,才能更快地恢复健康。希望每位患者都能早日康复,重返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