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抗磷脂综合征有哪些症状
血栓的形成与抗磷脂综合征的多元表现
血栓形成,在动脉与静脉中都有可能发生。其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取决于血管的类型、部位以及受影响的程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最常见的,表现为腿部的水肿和疼痛。除此之外,大脑、肾脏、视网膜动静脉、矢状窦和海绵窦也可能会出现血栓形成。
动脉血栓形成对患者的威胁更大。一旦动脉循环被阻塞,可能会引发缺血性坏死,如心肌梗死、肠梗死等。即使是小血管的阻塞,如肾小动脉,也可能导致肾衰竭。北京儿童医院曾记录了两例抗磷脂抗体阳性的狼疮儿童视网膜动脉阻塞的病例,以及一例狼疮患者因锁骨下静脉和腋窝静脉栓塞导致上肢水肿和疼痛的情况。
除了血栓形成,抗磷脂综合征还表现为血小板减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中,有30%的抗磷脂抗体呈阳性。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其病程中,约有50%会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抗磷脂抗体与血小板膜磷脂结合,激活血小板,加速其凝结,从而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
神经系统的损伤也是抗磷脂综合征的表现之一。主要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脑血管事故,包括脑血栓形成、脑出血,以及精神行为异常、癫痫、舞蹈症和脊髓疾病等,如截瘫。
对于女性患者,抗磷脂抗体还可能引起自发流产和妊娠晚期胎儿死亡。病理研究发现,在抗磷脂抗体阳性并伴有习惯性流产的胎盘中,存在血栓形成和阻塞,这导致胎盘血液注射不良,进而造成胎盘和胎儿血液供应减少,成为流产的主要原因。
抗磷脂综合征还有其他表现。如皮肤网状青斑、溶血性贫血、动脉血栓形成引起的肢端坏疽、静脉血栓形成导致的血栓性静脉炎或肢体慢性溃疡等。甚至有心瓣膜损伤和心内膜炎的报道。
抗磷脂综合征的表现多样且复杂,从神经系统损伤到血栓形成,从血小板减少到流产,都可能是其临床表现。对于出现相关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系统的检查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