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易患肛裂
肛肠科中,肛裂的发病率居高不下,特别是在年轻人和儿童群体中更为常见。由于肛裂的症状与痔疮相似,很多人容易混淆这两种疾病,导致误诊和延误治疗。了解肛裂及其易发人群至关重要。
肛裂,即肛管皮肤的纵行裂开性溃疡,主要症状包括疼痛和出血。排便时,大便通过受影响部位会引起剧烈疼痛,持续数小时之久,严重时需至下次排便方能缓解。出血则主要表现为排便时滴血或擦拭时见血迹,排便后出血即止。与痔疮相比,肛裂的出血量较少,但疼痛更为剧烈。尽管痔疮在急性发作时也会疼痛,但与肛裂的疼痛有所不同,其规律亦有所不同。
肛裂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肛裂处于早期阶段,病情相对较轻;而慢性肛裂则裂缝较深,反复无法愈合,周围形成疤痕组织,可能伴随外痔、肛乳头肥大和肛瘘。肛门括约肌受酸性物质和肠道污垢刺激而痉挛,导致肛管局部缺血。由于排便过程中肛管不能正常放松,导致排便困难,进一步加重肛裂。
年轻人对括约肌较为敏感,加上饮食不规律、生活节奏紊乱,便秘情况较为普遍。儿童的肛门括约肌尚未发育成熟,饮食中蔬菜和粗纤维食品较少,粪便粗硬,也会频繁发生肛裂。女性会阴括约肌较弱,特别是在月经和怀孕期间,由于盆腔充血、回流不良,加上分娩时的用力过度,导致肛管易缺血撕裂,发病率高于男性。
如何预防肛裂呢?要纠正便秘问题;保持饮食清淡素食,防止刺激性粪便对肛门造成不良刺激;保持肛门清洁以防止感染。若患上肛裂,应及时治疗,否则急性可能转化为慢性,需通过药物治疗甚至手术治疗。如发展为慢性而不进行治疗,可能导致便秘、痉挛、肛裂相互加重,甚至引发胃肠紊乱和肛门直肠神经症。
了解谁容易患肛裂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降低发病率至关重要。长期便秘的人群尤其需要注意。在生活中,我们应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减少疾病对身体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