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肥胖更易患心脏病 心血管疾病的症状有哪些
研究发现,腹部更易造成高血脂、高血糖、,即“三高”,“将军肚”人群也是离脑、更近的“候选人”。
说到脂肪,很多人存在误解,以为脂肪就是身上的赘肉。专家指出,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按照分布范围来说,脂肪分为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皮下脂肪主要堆积在皮肤下方,皮下脂肪多的人,身体呈“梨形”;内脏脂肪主要堆积在胃、肾脏、心脏和胰腺等主要脏器,会形成我们常说的“将军肚”,身体呈“苹果形”。
专家说,尽管东方人的BMI指数(体重(kg)/身高(m))通常低于西方人,但BMI水平相同时,东方人内脏型肥胖明显更多。而且,不仅肥胖和人群的内脏脂肪容易超标,看上去不显胖的人也有可能内脏脂肪超标。
对于病患者来说,内脏脂肪聚积的危害远远超过皮下脂肪。一方面内脏脂肪可加重机体胰岛素抵抗的程度,使胰岛素作用大打折扣;过多聚积在胰腺的内脏脂肪还会导致胰岛细胞分泌功能受损;大大加速糖尿病病程的进展。另一方面,内脏脂肪的过多聚积还会引起机体的炎症反应,使得大血管病变风险,特别是罹患的风险大大增加。因此可以说,内脏脂肪的多重危害既增加了糖尿病治疗的难度,也让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剧增。
为何腹部肥胖比其他部位肥胖更易得心脏病?
为什么说腹部肥胖比其他部位的肥胖更容易得心脏病呢?专家介绍,经研究发现,腹部脂肪与身体其他部位的脂肪性质有所不同,腹部脂肪分子很容易以游离脂肪酸的形式进入血液。并随血液直接进入肝脏。当肝脏游离脂肪酸分子过多时,会转化成低密度脂蛋白,并随血液流往心脏、肺和动脉。其中,一部分低密度脂蛋白转化为有害的,从而诱发心血管疾病。
专家提醒,腹部脂肪减少应该多参加体育锻炼,如跑步、爬山、骑车、游泳、打球等,每天30分钟以上,最好每天累计60~90分钟,每周5天以上,可预防腹部脂肪减少。另外男士还可以进行一些有利于增强腹肌的运动。
心血管疾病的症状表现有:
1、运动性困难:正常人在剧烈运动时也有感觉,停止运动后很快恢复。心脏病患者在常人不会发生呼吸困难的活动量时出现症状,而且恢复慢甚至于不恢复。
2、端坐呼吸:患者表现不能平卧或不能长时间地平卧,斜靠位甚至于端坐,双下肢垂于床边。
3、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又称为“心源性哮喘”;以区别于肺脏疾病引起的哮喘。发生机制除上述的两点外,入睡后呼吸中枢敏感性降低,肺脏淤血到一定程度造成明显的缺氧,使患者从睡梦中惊醒已感到呼吸极度困难。
4、急性肺水肿:是较为严重的一类型呼吸困难,可以影响患者生命,需要急症处理。病人表现为极度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明显的缺氧,不断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5、紫绀是体征:指粘膜和皮肤呈青紫色。体内还原血红心血管疾病蛋白超过5g%。紫绀的机制为缺氧血,血红蛋白过多,及血液淤滞。有中心型及周边型两种。
6、眩晕:是人体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使患者自觉周围景物或自身在旋转及摇晃,眩晕发作时常伴有平衡失调、站立不稳及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高血压
- 心血管造影费用一般多少钱
- 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 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有哪些
- 心血管堵塞吃什么能疏通
- 心血管堵塞怎么治疗
- 心血管堵塞吃什么食物好 心血管堵塞吃什么食物好疏通血管
- 心血管检查项目有哪些 心血管检查项目有哪些内容
- 心血管堵塞早期症状 心血管堵塞早期症状有哪些
- 心血管病人吃什么最好 心血管病人吃哪些食物好
- 心血管疾病的八大信号 心血管疾病的八大信号是什么
- 心血管堵塞的十大征兆 心血管堵塞的十大征兆有哪些
- 心血管内科主要看什么病 心血管内科主要看什么病做什么检查
- 心脑血管疾病是怎么引起的 心脑血管疾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 心脑血管常见的5种疾病 常见的心脑血管病有哪些
- 心脑血管堵塞吃什么药最好 防治心脑血管堵塞吃什么药最好
- 心脑血管最怕10种食物 心脑血管最怕哪些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