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心脏病 2021-12-17 16:59心脏病www.xinxueguanw.cn

 1. 发病率及发病机制

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疾病。伴心肌病的窦性心律患者每年卒中风险可大约增加 1~2%,射血分数减少及局灶性室壁运动异常。
除此以外,急性心肌梗死中,内皮损伤及炎症反应可增加血栓形成风险。前壁心肌梗死病例中约 15% 可形成左心室血栓,若同时伴有射血分数<40%,概率将上升至 27%。
对于前壁梗死患者,存在左心室血栓形成者较不存在者发生栓塞的风险增加五倍,抗凝治疗可使此类风险减少 86%。左心室辅助装置在发生严重的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得到越来越多地应用。此类患者每年缺血性卒中发生风险可增加 4~9%,且具有既往卒中病史者可增高 2~3 倍。心力衰竭还是发展为心房颤动的已知危险因素,这使得其具有双重机制可引起心源性脑栓塞。
2. 治疗
根据 AHA/ASA 指南,在伴有左心房或左心室血栓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至少应抗凝治疗三个月,对于不伴左心室血肿者,若存在心尖部收缩乏力或不协调或心源性卒中证据,也应当考虑抗凝治疗,但其风险获益分析因这类患者一旦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则需使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而更加复杂。此时,在这治疗方案基础上再加上抗凝剂可明显增加出血并发症风险,可能抵消了其卒中预防的获益。
在使用左室辅助装置(LVAD)的发生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建议将 VKA 治疗的目标定为 2.5(2.0~3.0 之间波动),尽量减少抗凝药物相关的 并发症。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