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并发症
随着大家对手足口病的深入了解,预防意识逐渐增强,其发病率有所下降。我们依然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手足口病可能给孩子带来严重的身体损害。那么,如何护理手足口病?我们又该如何区分手足口病与口蹄疫?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
目录:
一、手足口病并发症
手足口病通常并非严重病症,绝大多数患者能够自行康复。病程通常在7至10天内结束,并发症并不常见。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心肌炎、脑炎或脑膜炎、肺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可能导致脊髓灰质炎样肢体瘫痪或过敏性紫癜。尽管死亡率极低,但仍需警惕。
二、手足口病病人的饮食宜忌
对于手足口病的患者,饮食调整至关重要。在病初阶段,患者可能因为嘴疼而畏食,此时应以牛奶、豆浆、米汤、蛋花汤等流质食物为主,少量多餐,保持营养均衡。随着病情好转,可以逐渐过渡到泥糊状食物,如牛奶香蕉糊等。恢复期时,饮食要多餐且营养要丰富,如鸡蛋羹中加入菜末、碎豆腐等。患者应避免食用冰冷、辛辣、酸咸等刺激性食物,以及鱼、虾、蟹等。
三、手足口病与过敏皮炎的区别
手足口病与过敏皮炎在某些症状上相似,如皮肤红肿、身体微热等,但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手足口病的患者还可能出现咳嗽、流涕、口腔水疱等症状。手足口病的红丘疹主要出现在手、足、口、臀四大部位,不同于其他皮肤病。家长在发现孩子出现类似症状时,应密切观察,如有必要,及时就医。
四、手足口病与口蹄疫的鉴别
口蹄疫与手足口病在某些方面存在相似之处,但两者是不同的疾病。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口腔粘膜、蹄部皮肤出现水泡、溃烂等症状。而手足口病则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主要表现为皮肤红疹、口腔水疱等症状。两种疾病的病原体、传播方式和治疗方法都有所不同。
五、手足口病的护理
手足口病的护理至关重要。在饮食上,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饮食,保持营养均衡。注意患者的个人卫生,避免感染。在病情较重的情况下,要及时就医,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护理。
手足口病虽然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但我们可以通过增强预防意识、了解病症特点、合理护理等方式来降低其对孩子的影响。手足口病与口蹄疫的鉴别要点
一、病原体不同
口蹄疫的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属于人畜共患病原体,具有极高的传染性。而手足口病是由数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传播范围广泛。
二、传染源差异
口蹄疫病毒主要感染偶蹄类动物如牛、羊、猪等,这些动物成为人患口蹄疫的传染源。而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和肠道携带病毒的人,属于人类疾病。
三、传播路径不同
口蹄疫主要通过接触病畜的口腔和蹄冠部的溃疡烂斑,经皮肤粘膜感染。而手足口病主要是通过接触病人,通过日常生活用品、食具、玩具的污染经口感染,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手足口病可出现不同规模的流行。
四、发病人群特性
人患口蹄疫的决定因素是与病畜的接触,发病人群年龄广泛,但易感性很低,发病机会很少。而手足口病主要是幼儿传染病,3岁以下患儿占绝大多数。天津市的一次手足口病流行中,3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
五、症状体征不同
虽然口蹄疫和手足口病患病部位相似,但症状体征各有不同。口蹄疫主要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疱疹损害,而手足口病则多表现为口腔粘膜、手指间、足趾端的疱疹和丘疹。手足口病的病程较短,预后良好。
手足口病的护理要点
一、消毒隔离
患儿应在家中隔离至热度消退、皮疹和水泡结痂,大约需隔离两周。期间,患儿的玩具、餐具等应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或煮沸消毒。不宜蒸煮的物品可在日光下暴晒。患儿的粪便需经含氯消毒剂消毒后倾倒。
二、室内空气流通
患儿居室内要保持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并定时开窗通风。可使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用量按每10平方米的房间2ml计算,加入适量水中加热蒸发,使乳酸细雾散于空气中。居室内应避免人员过多,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三、休息与饮食
患儿应卧床休息一周,期间要多饮温开水。由于发热和口腔疱疹,患儿可能胃口较差,因此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当口腔有糜烂时,可吃流质食物。应避免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四、口腔护理
保持患儿口腔清洁,预防细菌继发感染。每次餐后应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涂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
五、观察病情变化
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可能引发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因此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一旦发现患儿出现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面色苍白、哭闹不安或嗜睡等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