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充满了和谐共生的理念(中国梦——共同富裕与大同世界)

生活常识 2023-05-15 15:36生活常识www.xinxueguanw.cn

中国梦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 中国梦——共同富裕与大同世界

2011年,《2030中国迈向共同富裕》出版,从世界视野,人类历史总体进程,预测了2030年的中国与世界发展走向与大趋势。本文摘编自该书。

文丨胡鞍钢 鄢一龙 魏星

编自丨《2030中国迈向共同富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年10月

任何一个伟大的民族和国家都需要有伟大的梦想,不代的民族和国家也都会有不同的伟大梦想。中华民族和中国历来都是一个具有伟大梦想、不断追求梦想的民族与国家。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天下大同”、“小康”社会的中国梦。他设想的理想社会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恶其不出于其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

孔子将大同世界作为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现实世界是要建设一个比大同世界较低的“小康”社会。

直到近代,尽管中国已经被西方列强刮分,急剧衰败,中国人都没有泯灭伟大梦想,康有为重申并发展了古已有之的“大同理想”。他认为发达资本主义并不是人类的终极目标,而只是“升平世”,“升平世”之后还有一个更高的社会发展阶段,即实现了人类大同的“太平世”,这个世界是消除了一切界限与差别的(包括“去九界”“去国界”、“去阶级界”、“去种族界”、“去形界”、“去家界”、“去产界”、“去乱界”、“去类界”、“去苦界”)人人平等、人人幸福的世界。[2]

1905年,孙中山先生就说过,中国将要超过西方。[3]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关于“三民主义”的著名演讲中,提出了“真正的三民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的大同世界”,他为之奋斗的未来社会,是没有贫富悬殊和少数富人压迫穷人的不公正现象,全体人民“生活上幸福平等”;完全实现“民有”、“民治”、“民享”,真正做到古人所说的“公天下”。[4]

,不论是孔夫子,还是康有为、孙中山,他们关于“大同世界”的理想都只能是一个乌托邦,他们“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资产阶级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5]这是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夕 做出的历史结论,当时他还没有来得及提出现代中国的中国梦。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得到解放,民族实现独立,消灭了剥削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为占世界总人口五分之一以上的中国开始追求和实现“大同世界”理想奠定了制度基础,之一次使得遥不可及的“大同世界”的中国梦变为现实的可能。

的中国梦到底是什么?就是建设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强国。1955年12月,他说

“我们的目标是要使我国比现在大为发展,大为富,大为强。现在,我国又不富,也不强,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指社会主义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指之一个五年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而“这种共同富裕,大家有把握,不是什么今天不晓得明天的事。”[6]

这几句话包含三重含义一是中国必须要改变弱国地位,在世界上成为真正强大的国家;二是中国人民必须要摆脱贫穷,走向共同富裕;三是中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证人民的共同富裕,中国的共同强大。终其一生, 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公平原则,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消灭剥削,进而不断缩小“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三大差别。

尽管, 时代用了一代人的时间还没有完全摆脱贫困,也不可能达到富裕水平,更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中国在极低收入条件下,达到了相对较高的人类发展水平,建成了一个比较公平的社会主义社会,[7]奠定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物质基础、社会基础和根本政治制度基础,这也保证了中国走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1979年之后, 相继提出了“小康之家”的“中国梦”,他指出“小康之家”[8]、“小康水平”[9]、“小康社会”[10]的目标是对中国“大同”理想的一种历史继承,又是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理想的一种时代创新,它们又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小康,更重要的是体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的理念和方向。他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更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11]他还提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路线图,即“分两步走”之一步,是“先富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第二步,“共同富裕论”,“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2]由此中国的发展形成了两个阶段1978-2001年期间以“先富论”为主题;2002年之后以“共同富裕论”为主题。[13]

1987年4月, 之一次完整地阐述了分三步走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之一步是在80年代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250美元,翻一番,达到500美元。第二步是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那时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美元,虽然人均数还很低,国家的力量有很大增加。他也明确提出了中国长期发展的第三步也是更重要的一步,即在下世纪用30年到50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4000美元。[14]

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社会有两个重要标志和目标一是富裕,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000美元(指80年代美元价格),大体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二是共同富裕。 就设想

“如果我们达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四千美元,而且是共同富裕的,到那时就能够更好地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就为世界四分之三的人口指明了奋斗方向,更加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15]

2002年, 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中国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基本实现工业化。[16]当时的设想是2020年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大体达到当时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城镇化率超过50%,农业就业比重降低到30%左右。[17]

2007年,胡 同志在党的 报告中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有了更加清晰完整的2020年宏伟蓝图。[18]提出比十六大更要高的目标,要求到202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达到4万元,即5000美元,城市化率接近60%[19],使得中等收入者由15%-20%提高至50%的目标[20],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卫生服务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与小康社会传统理念的有机结合与结晶。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中国已经提前实现了 提出的前两步战略设想。按照1980年不变价格,到2010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了5980美元,也提前40年实现了 提出的第三步关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000美元的战略设想。,我国大体到2015年实现GDP翻两番目标,提前5年实现十六大提出的目标;在2017年实现人均GDP翻两番目标提前3年实现 提出的目标。2011年城市化率达到50%,提前9年实现十六大提出的目标;预计2018年城市化率就可以达到60%,提前2年实现 提出的目标。

尽管如此,我们还没有实现 提出的第二个目标即共同富裕的目标,在全体人民收入不断增长的背景下,还存在着收入差距与社会不公平的突出问题。

为此,我们需要长远性、战略性、前瞻性提出203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即十几亿中国人民一起共同构建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中国,简称“共同富裕社会”。这一目标既是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自然延续和历史必然,又是通向2050年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继站和必经之路。未来20年,中国将从小康走向富裕,从中低收入走向高收入,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中国最重要的发展主题、最核心的发展目标和更大的发展任务。共同富裕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大同世界理念的有机结合与结晶。

早在30年前就指出

“中国人民将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根本改变自己感觉的落后面貌,并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的先进行列,并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人类的正义事业”[21]

这一正义事业就是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富裕。这也是我们创意的来源和依据。

可以认为,2030年的中国社会就是一个共同富裕社会,也是一个大同世界。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中国的共同富裕社会

“共同富裕”并不是平均富裕,现实中也很难平均富裕,不仅地区之间发展条件差异甚大,而且人群之间人力资本互有差异。我们要客观承认社会差异,也不能消除社会差异。只要有社会存在,就会有社会差异。

,“共同富裕”的核心是“共同”,使十几亿人能够共同参与发展的机会,共同提高发展的能力,共同促进发展的水平,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只有这四个“共同”,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富裕”。

再有,“共同富裕”要防止出现两极分化,我们并不担心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因为中国正处在经济起飞阶段,而最担心的是中国社会能否保持长期稳定、长期协调,“共同富裕”是我们社会主义的旗帜,是为了要防止出现社会动荡,要防止出现社会革命。“共同富裕”不仅是中国 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政治合法性,也是中国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政治保障。我们不仅是唯物主义者,客观承认社会差异,而且还是辩证唯物主义者;不仅鼓励人民创造财富,尽快富裕起来,而且鼓励全体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二是中国与世界共同繁荣

中国与世界既是利益共同体,更是命运共同体。日益开放的中国与日益一体化的世界,谁也离不开谁。只有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了,中国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只有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繁荣了,中国才能得到更大的繁荣;只有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富裕了,中国才能得到更大的富裕。这就是我们的中国观和世界观。

为此,必须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积极主动应对国际挑战,化挑战为机遇,从国际国内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种技术。不但要“引进来”,也要主动“走出去”;不但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也要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不但要参与全球化,也要积极领导全球化。兼顾本国自身的发展需要与合作伙伴的正当关切,扩大共同利益,共创双赢;努力促进同世界各国在的政治上的平等互信,努力促进同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互利共赢,努力促进同世界各国在文化上的交流借鉴,努力促进同世界各国在安全上的对话协作,努力促进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挑战,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和绿色世界。

三是人与自然共生共荣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生态安全、减灾防灾既是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之一,也是中国长期发展的基本国策。要从黑色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到绿色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从黑色制造到绿色制造;从黑色能源到绿色能源;从黑色贸易到绿色贸易;从黑色城市到绿色城市;从黑色消费到绿色消费。这包括五大支柱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气候适应型社会;实施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战略。

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绿色经济,发展绿色产业,投资绿色能源,促进绿色消费,将大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社会福利,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安全、适应气候变化的”多赢”。与此,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经济总量更大、发明专利最多的国家,一定会通过和平发展与绿色发展、国际合作与绿色合作,为世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重大贡献。

“共同富裕”这一中国梦既充分继承了中国的传统理想,更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因素,又充分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其本质就是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1]《礼记·礼运》。[2]详见康有为《大同书》,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3]见《民报》之一号。转引自周恩来《 工作报告》(1964年12月21日、22日),见 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9册, 492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4]孙文《三民主义》,汉文会馆藏书,1924。[5] 《论人民民主专政》,见《 选集》,第4卷,147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 《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一九五五年十月二十九日),《 文集》,第六卷,第495-49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7]世界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考察报告中指出,中国过去的发展战略和目前的体制,创造了一个极为平等的社会。中国城市收入不平等的程度是极低的,城市里可以说不存在极端贫困现象。革命后的头十年里,曾采取措施以大幅度降低农村地区的不平等和贫困的程度。后来的20年,农村收入的分配可能更加不平等。世界银行经济考察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中文版,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3年。[8] 1979年12月6日, 在与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会谈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指二十世纪末)”,“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中国只是一个小康的国家”。 《中国本世纪的目标是实现小康》,1979年12月6日,《 文选》,第二卷,23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9] 《贯彻挑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1980年12月25日,《 文选》,第二卷,35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 1984年3月28日, 在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讲“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现代化,翻两番、小康社会、中国式现代化,这些都是我们的新概念。” 《中日关系要看得远些》,1984年3月25日,《 文选》(第3卷),5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 《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1990年12月24日,《 文选》第三卷第36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12] 说“我们允许一些地区、一些人先富起来,是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要防止两极分化。这就叫社会主义。” 《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1986年12月30日),《 文选》第3卷,19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3] 2002年10月15日晚作者在接受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时,对党的十六大报告的评论过去的二十年主要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为发展的主题,今后20年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主题将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详细分析参见胡鞍钢《构建中国大战略“富民强国”的宏大目标》,载《国情报告》专刊,2002年11月。[14] 《吸取历史经验,防止错误倾向》(1987年4月30日),《 文选》,第3卷,22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5] 《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1986年12月30日),《 文选》,第3卷, 195-19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 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2年10月15日),载 中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14-16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17] 《新世纪头二十年的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lt十六大报告gt辅导读本》, 7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8]胡 指出“到二0二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 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胡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 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10月15日),新华社,北京2007年10月24日电。)[19]林兆木《展望实现二〇二〇年奋斗目标后的中国》,见《lt 报告gt辅导读本》, 92-9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0]刘鹤《正确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见《lt 报告gt辅导读本》, 8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1]这是 1981年2月14日,在为英国培格曼公司出版的《 副主席文集》(英文版),所作的序言, 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713-714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2030中国迈向共同富裕》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原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

胡鞍钢 鄢一龙 魏星 执笔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年10月

目 录

之一章 中国梦与路线图

一、中国梦共同富裕与大同世界

二、中国特色现代化路线图

三、中国发展逻辑

四、 本书的主题与结构

第二章 共同繁荣世界

一、全球经济黄金增长期

二、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期

三、国际经济一体化深化期

四、全球科技革命与创新竞争

五、全球人口老龄化、城市化加速期

六、全球绿色革命与绿色能源

七、小结走向共同繁荣的世界

第三章 经济强国

一、世界更大经济体

二、世界更大的消费市场

三、世界更大的现代产业体系

四、世界更大规模的城市化

五、世界更大、最现代的基础设施体系

六、小结走向世界经济强国

第四章 创新强国

一、世界人力资源强国

二、世界人才强国

三、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四、世界信息化强国

五、小结走向世界创新强国

第五章 高人类福祉之国

一、世界高收入国家

二、世界高教育发展水平之国

三、世界健康之国

四、世界高人类发展之国

五、小结走向高人类福祉之国

第六章 共同富裕社会

一、城乡共同富裕

二、地区共同富裕

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人人享有社会保障

五、小结走向共同富裕社会

第七章 绿色中国

一、 世界森林盈余和碳汇大国

二、人水和谐之国

三、碧水蓝天之国

四、共建美好家园

五、世界更大绿色能源之国

六、世界低碳绿色发展之国

七、小结走向绿色现代化

第八章 共建“大同”

一、共同富裕社会

二、“大同世界”

三、人间正道

附录1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中长期变动趋势(2011—2030)

附录2各地区人类发展指数(1980—2030)

后记

来源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畅想未来共同富裕的中国 中国梦让人民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