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这个词的由来(打喷嚏的含义)

生活常识 2023-05-15 15:35生活常识www.xinxueguanw.cn

打喷嚏的意义感冒的意义和起源

“感冒”二字广为人知,因为感冒的患病率是100%,无人能幸免!,从医40年后,我发现我越来越不知道这个熟悉的名词了。

00-1010每个人心目中“感冒”的含义是不同的:有些人把打喷嚏、鼻塞、流鼻涕等症状视为感冒,有些人把发烧、咽痛、咳嗽等症状视为感冒,有些人把胃部不适、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视为感冒,有些人把身体疲劳、头痛、头晕等症状视为感冒,有些人把自己难以形容的不适视为感冒……等等。

所以,每当病人抱怨自己感冒了,刚入门的医生可以马上开出“感冒药”,因为可供选择的“感冒药”太多了;还有我的之一反应就是病人究竟在说什么?他到底有什么不舒服?

无论是普通患者还是医生心中的印象都是,感冒是很小的病,所有医生都应该能治。

市面上有很多“感冒药”。没人数有多少种。保守估计应该不少于20种!为什么会出这么多“感冒药”?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每个“感冒药”都说效果很好。如果是这样,一个药就够了!你为什么需要这么多种药?

患者服用一些“感冒药”是很常见的,有些症状如发烧、打喷嚏、鼻塞和流鼻涕可以暂时得到控制,但药性一过,症状复现,所以需反复服药.几天后,症状消失了,患者以为这是“感冒药”来“治愈”他的感冒。

现代中国人的习惯性思维是,生病了就要吃药,打针或者做手术,否则就不会好。所以患者一旦戴上“感冒”的帽子,就会自己去买“感冒药”或者去医院打针,那些喜欢吃“感冒药”或打针的人,这次感冒“治愈”了,下次感冒来得更快,却不知所以然!.

10月10-1010年,中医经典医书开本。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到历代官方医书,都没有“感冒”这种病的记载!西医课本上没有“感冒”这种病!原来“感冒”是现代中国人特有的疾病概念!不是古代特有的病,西方也没有这种病!

“冷”的英文单词是什么?冷!Cold本来就是冷的意思,真的是很讽刺的翻译。是典型的中式英语。冷可以代替中国人心目中“冷”的含义吗?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在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没有一个词对应中国人所说的感冒,也就是没有这个概念。不知道地道的英美人听到中国人对他们说“冷”是怎么理解的。反正就是鸡和鸭大家都以为自己懂!

00-1010“干”和“毛”是两个独立的动词。

(1)“感”字的本义

“感”由“咸”和“心”两个字组成,“咸”是无意的感觉,本义是感应。 《易经》 第三十一卦就是“咸”,卦象是上兑下艮,兑为少女,艮为少男,象征少男少女相互感应,这种感应是一种自然现象,不掺杂心的因素。

孔子对咸卦的解释是“咸,你感受一下。从上到下,两种气感相互协调....................看自己的感受,天地万物的感受可见一斑。”天地能感,万物能感,人心也能感。可以看出,感是一种无形之气的推动,它没有距离的隔阂,是否有相感可以通过是否对应来验证,于是就有了“感应”这个词。

据说孔子的学生曾子是个孝子。有一次他出去砍柴,他妈妈一个人在家,一个客人来曾子。当时,没有 或微信通知曾子回家。她妈着急的咬着手指,俗话说“十指连心。”曾子在母亲痛苦的时候感到一阵揪心的痛,马上意识到母亲可能出了什么事,赶紧跑回家。这就是母子相连,相互感应的故事。看不见的感觉比现在任何通讯工具的反应都要快。虽然没有任何有形的东西相互连接或联系,但相互感应的双方都有所回应。这就是“感觉”的意思。

(2)“冒”

字的本义

我们看金文和小篆的“冒”字眼睛上面有一顶帽子!显然,这是有形的东西相互有了接触,其本意是触冒、接触了某种东西。从小篆的写法看,帽子盖住了眼睛,说明接触的地方在眼睛及以上,由于帽子将眼睛盖住了,所以就看不真实;引申出来与冒相连的词语都是与看不清晰、判断错误有关的一些负面意思,如冒失、冒险、冒充、假冒、冒进、冒牌、冒名、冒然、冒昧、冒领、冒雨、冒风、冒火、冒天下之大不韪等。

“感冒”的俗语化始于官场

“感”和“冒”原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字无形之感多含有正面、积极的意义,有形之冒多含有被蒙蔽的负面、消极的意义,什么时候组成了“感冒”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疾病词语呢?

深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不禁令人大吃一惊原来它在古代的医学术语中只是一个动词而非一种疾病,将“感冒”一词推广成一个妇孺皆知的词汇竟然始自官场!

宋代以前尚无“感冒”一词。北宋时期,有专门的机构分掌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等事务,这些机构称为“馆阁”。为防图书被盗,馆阁规定每天晚上需有一位官员值夜班,如果因故不能值夜班需请假,在请假簿上会记录这样一句“腹肚不安,免宿。”不一定是真的“腹肚不安”,而是一种相沿成习的借口,请假不能连续超过四天,馆阁的官员们俗称这本请假簿为“害肚历”

此事在北宋著名学者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有明确的记载“馆阁每夜轮校官一人直宿,如有故不宿,则虚其夜,谓之‘豁宿’。豁宿不得过四,至第五日即须入宿。故馆阁宿历,相传谓之‘害肚历’。”

到了南宋时期,时为太学生的陈鹄也在馆阁中供职,他喜欢别出心裁,偏偏不愿意写“腹肚不安,免宿”,而是写上“感风”,还自鸣得意地声称“感风簿”跟“害肚历”是一联绝对。

他在《耆旧续闻》一书中记载了自己的发明创造“余为太学诸生,请假出宿,前廊置一簿,书云‘感风’,则‘害肚历’可对‘感风簿’。”

陈鹄创造的“感风”一词也是有来历的,与他期有个中医学派,史称“永嘉医派”,创始人叫陈无择,他写了一部医书《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简称“三因方”),将复杂的疾病按照病源分为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三种,外因称“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内因称“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不内外因指外伤及虎狼毒虫咬伤等意外因素,陈鹄把外因之首的“风”信手拈来,前面冠上一个“感”字,称为“感风”。“感风簿”一词从此开始风靡官场。

后来“感风簿”逐渐演变成了“感冒假”,成为官员请假休息的托辞。清代学者俞樾在《茶香室丛钞》一书中说“按今制官员请假,辄以感冒为辞,当即宋时 ‘感风簿’之遗意。”由“感风”慢慢演变成“感冒”,成为官员请假的理由,谁有事不能上班,就对上司说“我感冒了”。

大约自清代开始,由于官场上“感冒”一词的广泛使用,使它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口语,成为家喻户晓的一个俗语。

医书中出现“感冒”一词始自北宋晚期(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不过仅作为动词使用,意为“感触到”,如“感冒风邪”“感冒寒邪”“感冒湿邪”等,一般不作为一种独立疾病来看待,这种用法一直延续到清代的医书中。而作为动词的“感冒”在民间俗语中也经常使用,并一直沿用至今,如某人对某件事情不感兴趣,可以说成某人对某件事“不感冒”。

当我们知道“感冒”这个词的有趣来历后,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西医书籍和古代正规中医典籍中都没有“感冒”这样一种疾病原来它根本就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其实际内涵是请假休息的一种托词,可以代表身体任何刚开始发生的微恙或不适!

在英美人士中大概没有这样一个概念,所以也就很难找到与中国人说的“感冒”完全对应的词,而当初找出“cold”这个词来翻译“感冒”的人,也许碰巧他自己心目中的“感冒”都是从怕冷开始的。

欢迎关注!

#健康养生##青云计划##感冒#@快问中医#五一小长假#

“感冒”一词最初来源于哪里? 感冒来源于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