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会有什么困难(读书对以后的生活有帮助吗)
大学读了几天可以不读吗 关于读书别太当回事,也别不当回事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读书这件事可以说一辈子,因为你在生命的每个阶段都需要读书,并且目的还不太一样。所以这期,我就把我最近读书的 和心得成文,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不过在讲我的心得之前,我收集了一些朋友和网友读书的心得先来看看吧
XIN的景观图志XIN学姐
感谢小蚂哥的邀请,其实我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可能我读书的 也比较慢,不过对我自己来说还蛮受用的。我读书是先看目录,主要先了解书籍的整体内容,然后按顺序浏览,不会咬文嚼字,主要是知道书里面大概讲什么,一般会边读书边做读书笔记,全部看完后,会重新梳理笔记,并且回想书里面的重点,如果想不起来,再去重新看书里面的细节。有时候一本书我会看两遍~,这样好的书籍基本可以吃透,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小蚁君
1.读书要杂,不要精专
2.精度泛读,开卷有益
3.序言概论,包括笔记
你看,对于读书这件事,一千个人有一千种 。所以下文我讲的所有 其实都是我自己的 ,至于对你有没有帮助,还请理性看待。
如何才能读懂一本书呢?
读懂,我认为并不是把书背下来。而是把书中的知识内化到你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比如一本园林书讲解一个园林→看到一个园主→知道了朝代就明白了时代特征→代的国外园林是啥样子的→明白了中外园林在某一个时间点的差别。
你看,其实没有一个知识是孤立存在的。无论你看得是园林专业书,还是小说,文学书。甚至你在看电影,玩游戏的时候都在将原本在脑海中散碎的知识点联结起来。
所以读书要杂,只在一个层级读书知识会片面,也不会打开你的视野。我一直认为知识其实是一个立体的结构,比如我的专业是风景园林,而园林的专业知识只是一个单一的层面,即便我掌握了全部的园林知识,穷尽了各种专业书籍,其实也很难完全理解园林,因为你缺少了历史、文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一系列辅助你理解园林的厚度。
有句话叫做开卷有益,说得就是要读各种书,而不只局限于某一个方面。
中小学的时候我们一遇到全文背诵,或者公式记忆就会苦恼,当时我就心中暗暗吐槽估计写文章的那些人自己都背不出来。
但现在看来,他们并不需要背诵,他们的知识体系已经足以让他们有一百种方式写出相同道理的文章,而我们记不住,是因为自己的知识网不够立体,知识大多是孤岛,你不知道前因后果,你也不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为啥要写这些文章。
现在让我们回归到读一本书这个问题上。
怎么才算是读懂一本书呢?
之一步,你得基本弄清书的核心内容
你可以通过目录,前言或者网上的书评掌握书中大义,你甚至不一定读完这本书。但这个核心内容一定是从你嘴里说出来的,或者写下来的读书笔记,别人的永远是别人的。
第二步,试着把书中的某些知识融入自己的知识 里
也就是把书中内容的某些你需要的部分,用自己理解的逻辑解释一遍,搞清知识的前因后果。
第三步,通过作者进一步了解这本书的目的
不一定每本书都值得你去深挖作者,但对于自己看完还意犹未尽,或者有巨大收获的书,一定不要错过挖掘作者,去看看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书,他的社会背景是啥,他还有那些值得一看的书。
第四步,你的所得,并且将书中的某些逻辑带入自己的生命体验中
通过读书让自己有了行动的初心,并且去实践了,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我们用西游记举例
之一步,还原书的内容
(西游记都有谁?遭遇了啥?结局是啥?)
第二步,把书中内容融入自己的知识
(为啥西游记地位这么高?名著的多重解读性)
第三步,通过作者进一步了解这本书的目的
(到底是不是吴承恩写的?他为什么会写这本书?当时社会什么样?)
第四步,将书中的某些逻辑带入自己的生命体验中
(我读完西游记可以做点什么?有哪些能在之后生活中践行的道理?)
你看,想搞懂一本书,你需要不断地问自己问题,而不只是跟着书中的情节走而已,所以读书有时就是个体力活,看完一本书和读完一本书从本质上是不一样的。
这篇文章的题目叫做《关于读书别太当回事,也别不当回事》,这是我个人最珍贵的心得,下面我们就来讲讲
对于书我们不能小看,也不能高看
几年前我读书追求量和速度。一本小说两天读完,社科类的一周一本,历史类的一个月一本,一年给自己的目标是60——80本。这样的计划我实践了不到两年就坚持不了了。
原因有很多,之一我个人艺术生出身,从小爱看漫画,画画,并不爱读书,读书的习惯是半路养成的,所以定一个机械式的目标让我把读书变成了任务,读书没有乐趣,就会变得特别痛苦;第二,每本书的难度不同,有些名著比如《百年孤独》光记人名和人物关系我就晕了,隔几天看更是几乎忘光光,有些专业书如同字典一般,如果硬读会让人怀疑人生。
所以后来我了几个套路
分清看书和读书的区别
看书我们可以跳读,可以倍速;
读书是要一字一句,在读的时候不停和自己对话的 。
分清那些书需要精读
但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值得精读,也不是所有的书都可以略读的。成功类书籍,水书我自己都是跳读,甚至直接去读书评;对于我自己感兴趣的,求知欲强的书籍我会特别有仪式感的精读。洗手净面,找一个安静的空间,一盏让你聚精会神的灯,正襟危坐地读
对于不喜欢又不得不读的书
如果碰上考试或者自己不喜欢却不得不读的书,我有时也会对自己狠一点。把手机扔在家里,带一块钱坐车去十公里以外的地方,拿着一本书边读边走,我用这种 过了建造师考试,考研英语得了75分,有时候甚至爱上了这种自虐的 。
不一定读完
很多情况下我都读不完。读书不是为了读完,也不是为了记忆,忘了也没关系,做书的主人,按自己的状态,喜好去选择什么时间读书,不想读去玩游戏,看电影,干什么其实都可以。
随便翻开一页开始读
我不会从头读,而是我从目录看到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有时读一两段话,我就放下书籍开始搜索,和别人交流,或者去实践分享。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有人会说,你这不就是断章取义,搞不清楚就瞎分享。只要这个知识增加了你自己的知识 ,这就是属于你内化的知识了。即便以后知道有问题,错了改就好了,从一点出发,能让你动起来就足以。
别爱护书
我不会爱护书,我的书上钢笔铅笔到处都是,并且还有各种污渍油渍,有的封皮都掉了。有些水书,我会把其中我认为好的部分用剪刀减下来贴在我的笔记本上,其他直接扔掉,你敢不敢?
所以让我爱不释手,觉得奉为经典的书其实很少,有些书刚开始当做水书随便翻的,断续看了几年,慢慢觉得还不错,但这时书已经不行了。我就继续读,买一本新的就好,没啥了不起的。
我来举一个我自己如何看书的例子
在几年前我刚开始写文章的时候,就看了这本《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这本书就像一本字典,把几乎所有西方现代景观大师梳理了一遍。
书中为了解释今天景观的历来,提到了后现代主义。其中提到了一位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查尔斯·摩尔。
Charles Moore
还有他做的一个很有意思的作品意大利广场。
我之后就按图索骥,知道了他有一本重要的书籍被引进到了中国——《园林是一首诗》。我立刻就买了一本。
这本书是他作为一个建筑师对于园林的理解,刚开始我才疏学浅一直看不懂,在书架上放了一年多,后来有一次我为了查阅后现代主义的资料翻开了这本书。读了几章之后发现,每一章我都有新的收获,于是就写了很多篇景观笔记。
其中一个章节用他的角度阐述了场所精神,这比我在诺伯舒兹《场所精神》书里看到的更好理解。
于是我之后结合这两本书的内容又写了一篇科普场所精神的文章。
这就是读书的力量,它让我从景观的角度不断地理解世界,而这些不就正是很多人苦苦追寻的设计秘笈吗?只是很多人不愿意花时间精力去做罢了。去读书吧,管你读的什么,开卷就有益。
这期就是这样,更多有用的知识和有趣的故事请关注蚂蚁景观,我是小蚂哥,我们下期见吧。
读书对以后的生活有帮助吗 为什么说读书是简单又复杂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