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报告(长江动态报告)
70年代3000元相当于现在多少 长江生命力报告2022
3月22日,“世界水日”当天,由世界自然基金会与澎湃新闻共同主办的“守水护源,重塑长江”《长江生命力报告2022》专题解读在上海召开。
多年来,世界自然基金会持续致力于长江淡水生态系统的保护研究和实践工作,保护湿地,守护江豚、鱼类与百万只水鸟的稳定栖息地,以提升流域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
据了解,世界自然基金会2018年探索研究并搭建“长江生命力指数”概念框架,跟踪长江淡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助力长江大保护、长江经济带建设及长江流域高质量发展。世界自然基金会于2020年发布之一份《长江生命力报告》,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2022年,在之一份《长江生命力报告》基础上,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相关研究机构对长江生命力指数进行了优化提升,并增加了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对长江流域的影响和评估等相关内容,发布《长江生命力报告2022》。
以下是WWF北京代表处上海区域项目主任任文伟的主旨分享全文
谢谢主持人介绍,非常高兴跟澎湃一起举办长江生命力报告发布。借此机会,回顾一下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江生命力项目的过去和未来。我今天演讲的主题叫“从生命长江到长江生命力”。20多年前,WWF启动了“生命长江”项目,20年后我们又开始了《长江生命力报告》发布,今天,借此机会回顾一下WWF在长江流域20多年的保护工作。
多方参与共同共商长江大保护
长江是全球35个重点生态区,所以叫做“生态长江”,是全世界具有代表性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大概有1000多万只水鸟,有400多种鱼类,特有鱼类有183种,是世界上七大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河流之一。,长江又是人类与自然高度耦合的系统,从图中可以看到,里面有非常多人流、物流、信息流,所以人类活动高度发达。这种河流在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贡献了中国40%以上的GDP,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住在这个区域里。长江里有各种不同利益相关方,世界自然基金会作为全球更大的国际环保组织,也是最早在中国开展工作的组织, “生命长江” 曾是我们更大的项目,项目在过去20多年里,搭建了各种平台,让不同利益相关方共商长江大保护,有 、企业、公众。
如这张图所示我们跟水利部门合作一起推动了流域综合管理政策的主流化,并在一些子流域实现从政策到流域共治的实践,如与太湖流域相关部门推动了太湖治理2.0;与农业部门合作推动江湖连通,灌江纳苗,到倡导十年禁渔,给长江生态系统以喘息的机会;2007年与国家林草局湿地主管部门共同发起建立了长江湿地保护 ,现在 逐渐扩展到一共有352家,覆盖了2900万公顷湿地,近年也与相关部门推动湿地保护的主流化,从单纯的湿地保护到国际湿地城市的创建;与三峡公司、农业部门、林业部门推动生态调度,使长江的水流不仅仅要满足防洪发电等需求,也希望能满足中下游生态需水如四大家鱼产卵、鄱阳湖、洞庭湖的湿地保护等等。,世界自然基金会也跟大学、企业、明星志愿者等合作,发起“湿地使者”和“水的旅程”的宣传活动,让更多普通民众、大学生都了解到湿地的重要性,了解到水资源的重要性。
最近也跟很多企业、金融机构一起推动了企业水管理创新,开发了许多 与工具,鼓励企业用一种更加积极的心态,让企业加入到水资源保护,让绿色金融撬动更多资源助力企业绿色转型。
长江生态系统健康不容乐观 生命力仍在下降
虽然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但长江生态系统健康还不容乐观,长江生命力还在下降。很多水生生物都在不断下降,长江曾有的白鱀豚、白鲟都已经功能性灭绝,鲥鱼、河鲀已经多年未见其踪迹,江豚也仅有1200多头,极度濒危。虽然最近调查显示它已经触底反弹,但数量仍然比国宝熊猫还少,是极度濒危的状态。像刀鲚已经从上世纪70年代的3000多吨到现在的仅仅十几吨,数量下降的非常厉害。
“长江病了,病得不轻”,在这种情况下开展了新的长江项目启动,在“长江大保护”的状态下如何给长江做“体检”,看看生命力是否得到了恢复。
在长江生态系统健康里,鱼类是很重要的指标,大家可以看到,在全球数据里,上世纪70年代开始,洄游性鱼类种群下降了76%,尤其有一些大型/巨型鱼类种群下降的尤为快,全球数据是94%。
很著名的英国纪录片制片人吉米-韦德,他考察了全世界很多大河流,他到长江来的时候很遗憾地发现长江找不到大鱼了。他在上海取样,顺着河口往上游走,一直没找到一条大的鱼。在上游的一个自然博物馆看到了曾经有的“河里的精灵”中华鲟和白鲟。
这张图是我在上海自然博物馆拍摄的,是长江曾经更大的一种鱼——白鲟,这种鱼的模型有7米长,一比一的模型,但这种鱼在去年被宣布正式功能性灭绝了。去年的7月21日,IUCN宣布白鲟正式灭绝,当日WWF中国也发布了白鲟最终宣布灭绝的微博和微信文章,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轰动。
长江曾经是有很多大鱼的一条河流,生命力非常旺盛,民间老百姓说“千斤腊子万斤象,黄排大得不像样”的三类鱼,“千斤腊子”是指中华鲟,“万斤象”是说白鲟,“黄排”指的是胭脂鱼。这些鱼的消失和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代表着长江生命力在衰退,今后的任务是如何更好地恢复长江生命力。
新长江保护战略助力长江生命力恢复
世界自然基金会也在长江保护20多年后重新设计新的保护战略,在新的保护战略里,既有宏观的项目,也有在不同中游、上游、下游具体点上的项目。希望新的战略项目能助力到长江生命力恢复。
之一方面,推动顶层机制设计,推动长江流域系统保护规划,跟国家林草局合作,联合了国内外很多科研机构,希望对长江流域做整体分析,找到未来把重点资源优先考虑的重点保护区域,绿色的就是重点保护区域。在图里考虑了23种鱼类,28种两栖类,25种鸟类,9种爬行类和1种哺乳动物。,也考虑到了固碳、粮食生产、土壤保持、淡水保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第二方面,激励企业参与,让很多企业从独立做保护到共同行动,从企业的水意识提高,到企业认识到自己的水风险,提供保护行动到采取内部节污节水行动,到企业跳出自己的围墙,能跟流域里的不同利益相关方( 、企业、公众)一起参与保护,实现共同行动,希望能推动流域治理优化。跟不同企业、 部门开展合作,共推长江大保护。
第三方面, 专家力量,“把脉问诊”,围绕着水环境、水生态、水文指数作为长江生命力“体检”。下面陈进院长会对最新一期《长江生命力报告》进行详尽解读。
第四方面,针对生命力里最核心的部分,最有生命力的部分水生生物,跟农业部门一起推动抢救长江水生生物行动计划,在全球水生生物都面临非常巨大的挑战,在全球计划里,通过加速恢复环境流,减少污染,保护关键性湿地栖息地,合理管理淡水水生物捕捞量和泥沙采集量,阻止外来物种,并且维持和修复淡水系统连通性等六方面扭转全球淡水生物多样性丧失。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已经下降非常快了,希望举措能有效逆转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很可喜地看到,江豚数量从1993年的2700头,到最新去年最新一次调查的1249头,江豚在全球水生生物淡水生态系统里率先实现了逆转下降趋势,待会儿郝玉江博士会进行详细解读。
第五方面,关注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会对整个生态系统、整个流域产生根本性影响。如图所示,这张图显示去年在极端气候干热的情况下,鄱阳湖的情景,导致了江豚的死亡,气候变化是以后要更加受到关注的威胁,世界自然基金会也在探索是否有一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让生态系统更有韧性、更有弹性。
来源于
在吸引公众方面,除了过去的“湿地使者”,现在也开发了“水的旅程”,让更多公众知道水不是来自于自来水,不是来自于矿泉水,而是来自于大自然,来自我们的湿地生态系统。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长江作为中国的经济带,承载着中国的工业化的重任,也助力中国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蜕化,目前长江又面临从工业文明向未来生态文明迈进的十字路口。习总书记也说了,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要从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来考虑,把修复长江、保护长江作为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希望长江能探索出一种从传统模式到绿色发展模式,到可持续发展模式,再到修复发展模式和可再生发展模式的递进,最终朝着生态文明的目标扬帆远航。
长江流域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在联合国推动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十七个目标里,都在长江流域有所体现。其中跟水相关的是SDG 6又是所有目标的核心所在。17个目标中与自然保护相关的目标(也是我们长江生命力相关的指标,如生物多样性等)是其他经济和发展的基础,只有把这个基础夯实了以后,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类福祉才有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逆转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下降趋势。
一张PPT,显示的是我们未来人-水和谐的美好的一个美好愿景,非常希望回到我们小时候,河流里、小溪里的场景人们在里面可以捕鱼捉蟹,游泳嬉戏,天人合一。,也希望环保不仅仅是个慈善行为,通过绿色转型,企业找到新的发展机会,真正实现“从绿到金”的转型。
我的演讲就这样,谢谢大家!
长江动态报告 长江实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