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编外人员通知(为什么要规范清理编外人员)
事业单位统筹内统筹外的区别 清理编外人员,有两个问题要特别注意
近日,哈尔滨市出台《哈尔滨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人清理规范工作方案》。据了解,哈尔滨市此次编外用人清理规范工作从3月初持续到6月底,分为“自检自查、组织实施、检查督导”三个阶段。市级机关、市属事业单位按照“谁使用、谁负责、谁清理”的要求,完善编外用人管理制度,清退冗杂人员。,湖北省监利市、湖南省临湘市、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等地也于近期进行过编外人员清理规范工作。
编内编外存在着两个江湖,一是长期以来社会反映的编外人员活多,编内人员活少。二是近年来入编的年轻人反映新人活多,老人活少。在 事务或公共事务短期不变甚或不时增加的情况下,形成的矛盾便是把工作压力挤向了编外人员和刚入编的年轻人。,一些地区编外用工缺乏监督和约束,编外岗反倒成了安插关系户的风水宝地。种种现象导致了编制内人力资源未充分激活,而编外人员过多又在总体上推高了财政支付成本。
哈尔滨《工作方案》中明确要求,统筹编内和编外关系,严格控制编外聘用人员,从严规范适用岗位、职责权限和各项管理制度,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服务效能;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现有编制内人员能够保证工作正常开展的,不准使用编外人员。可以看到,哈尔滨此次清理编外人员的目的之一就是尽量激活编内人员,减少人员冗余,降低行政成本。
看起来,清理编外人员是一种倒逼机制,但仍面临两个问题。之一,原有的工作生态已经形成,不少刚入编年轻人反映的新人忙、老人闲怎么解决,如何调动在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满足社会服务需求和正常工作的开展。这恐怕需要更科学细化的考核方案,以此打破已经长期形成的工作惯性。第二,编外人员的清理和聘用在现实中似乎形成了一个循环。在媒体采访中,有北方某市财政部门负责人表示“清理编外人员的问题,不是地方 自己能够解决的,需要高层建立规章制度。”每次清理完一轮编外人员,后续人员数量又会增加。
长远来看,面对人少事多的矛盾,关键还是在进一步转变 职能,改革、优化、理顺 与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使 的角色分工与职能边界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有学者提出 职能三要素论,该理论认为 职能涉及职能定位(该做什么与不该做什么)、职能重心(不同职能的重要性分配)、职能行使方式(怎么去做)。
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就是要更好回答 与市场的关系;《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就是要对国家建设的重点领域和重要工作进行调整加强;而“真正做有创造力的执行者”,则是强调 职能行使得更高效。
从过往的改革进程看, 职能的转变必定涉及事权的调整与人员的优化。例如,改革开放初期,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职能定位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全能控制型 自发地进行探索式转变,倡导“政企分开”,中央 向地方 和企业开始放权。又如,2008年开启的大部制机构改革,主要致力于解决 机构职能错位、交叉和重叠的问题,以组织结构的调整促进职能转变并带动行政管理体制的变革。
清理编外人员也好,精简编制也好,重点都不应当放在清理或精简了多少人上,而是要观察通过清理和精简是否使人员配置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和公共生活的需要。更进一步,可以追问的是,人少事多的矛盾中,有哪些事是 不该管但管了的,有哪些事是 应该做好服务但人力资源错配的。
避免编外人员清不胜清,规范机关单位用人,根子还是在进一步转变 职能。
为什么要规范清理编外人员 编外人员清理方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