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话养生之秋分养生(秋分节气中医养生保健分享)

生活常识 2023-05-15 08:07生活常识www.xinxueguanw.cn

名老中医黄谈“秋分节气与养生”

北京时间9月23日00-10时04分,将迎来秋分节气。在秋天的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180度。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秋分,阴阳各半,所以昼夜寒暑。”

为弘扬中医养生防病文化,让大众了解和掌握节气养生知识,天津中医药大学邀请著名中医肾病专家黄教授主讲“节气与秋分养生”。

秋季是“夏退秋凉,日月同长”的时节。从此,阴阳走势真的发生了变化,阴升阳降。在气候上,气温下降,昼夜温差增大。

相应的,人体的阳气趋于内敛,就容易呈现出“秋乏”的状态。基于此,黄教授提出秋分要防患于未然,养阴润燥,养肺益肾。

防患未然

黄教授指出,中医认为肺是一个娇嫩的器官,外覆皮毛,内启鼻窍,所以外邪常从皮毛、口鼻侵入肺,进而引发其他脏腑疾病。而肺喜润而厌燥,所以容易被燥所伤。秋分过后,燥气更加充沛,气温下降明显,当季燥气容易与寒气结合。如果寒燥之气过多,或者人体肺之气阴虚不能适应气候变化,就容易发生感冒、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常表现为头痛、恶寒无汗,并伴有口干咽燥、干咳等“寒燥”症状。感觉是肾炎等疾病的诱因,也是各种基础疾病的加重因素。,秋分过后,老人和孩子更要注意防患于未然,以免感染引发新的疾病,或加重慢性肾炎、COPD等疾病。

养阴润燥

水在秋天开始干涸。黄教授强调,随着气温下降,大气收敛,物候变得越来越干燥。此时应顺应自然界阴阳转化,遵循“秋冬养阴”的基本原则。为了减少气候变化对身体的不利影响,饮食以滋阴润燥为主。可以多吃芝麻、西米、糯米、莲藕、香菇、冬瓜、雪梨、甘蔗、菱角、柚子等。滋阴润燥。对于老年人来说,洗澡后要涂上适量的保湿霜,以免因为皮肤太干而引起皮肤瘙痒。,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咽干、口唇皲裂、皮肤脱屑、畏寒、腰膝酸软、排尿困难等症状可能是由寒燥引起的,不能盲目使用滋阴药物。而温润的药物要配合辛温之品,祛除肾中寒气,使津液清澈,应有润燥之效。

补肺益肾

黄教授主张秋分过后,宜补肺肾。认为肺和肾与人体的呼吸功能密切相关。“肺主气,肾为气之根,肺主气,肾主气,阴阳相交,呼吸和谐。”“止气法”可用于补肺肾。用鼻子吸气,屏住呼吸,咬着牙,脚尖着地,直到受不了为止。重复18次。阻气疗法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有助于保护肾气,缓解“秋乏”之感。但“持气法”的练习要循序渐进,不能冒进。入秋后,对于体虚、肺阴不足的人,可以增加酸味食物的摄入,或者选择五味子、白芍等酸味药物收敛肺气,避免肺气过盛、过降,导致咳嗽等症状。(孙玲玲)

资料来源Ch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