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签约是套路还是博弈(怎么样才算中考签约成功)
艺人签约有什么好处 不平等博弈!为什么中考签约就是鸡肋
今天的话题和中考签约有关。这又是一个年更话题,每年中考都要更新一次。最近会越来越多学校放出报读意向二维码以及企鹅群,会有很多家长纠结签还是不签,所以刚好趁着现在一次说清楚。
长篇大论估计看不下去,所以题目就已经给出了结论对大多数人来说中考签约就是鸡肋。
自古以来,战场上有一句真理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也别想得到。
很残酷的是,对签约这事情来说,大家的处境其实一样考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也别想得到。
中考签约,完完全全就是一场博弈。
家长想要的是降低考前填报志愿带来的滑档风险,以及进入目标学校的重点班。
学校想要的是高质量的生源,越高越好。
我理解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情,大家都希望自家的孩子能进一所好学校,能进一个好班级。什么叫好?当你有670分的水平,更好能进一所700分的学校,或者进一所670学校的最重点班,那就叫做好。
,既然是博弈,家长们在谈判桌上的对家,也就是学校,又怎么会让自己吃亏呢?
我们来站在学校角度想一下这个问题。
假设A学校预估自己正常录取分数线大致在670分,那么它抛出签约,目的显然不可能是为了招一批恰好有670分水平,甚至低于670分水平的学生吧?它显然希望能够拿下的,是一批690+的学生,从而提升A学校的生源水平。
,690+的学生(家长)很可能因为有更高的追求而看不上该A学校,670分甚至以下的学生(家长)倒是希望能进A学校重点班,但A学校看不上他们。
以上就是简化版的签约实质,全文充斥着两个字博弈。对大多数人来说,甚至还是零和的那种,win-win(双赢)的可能性很低。
考虑到成绩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学校也好,家长也罢,大家学生能考多少分根本心中没底,所以现实情况更复杂。
但不管怎么个复杂,学校作为一个大的整体,在博弈筹码以及信息差上面完胜作为一个个体的学生(家长)。所以,如果非要说有win-win(双赢)的可能性存在,那么双赢的新定义,大概率是学校赢两次。
别笑,我是认真的。
学校可以通过设置复杂的签约条款,让学生心猿意马,在志愿选择时心中牵挂着自己,整一个渣男一般吊你胃口,此处赢了之一次。
签约后,学校的基本要求是学生要在各批次之一志愿填报(顶尖学生除外)自己,签约的人越多,它分数线就被推得越高,能够录取到的学生就越好,这就赢了第二次。
估计这里有一些小白家长看不明白,这里解释一下赢第二次的逻辑。
假设A校第三批招300人,有600人在之一志愿填报它,最终分数可能录到670分。那么如果A校勾引的学生多了,最终有1000人填报它,相当于学位没变,竞争更激烈了,那么它的分数必然上升,比方说到了690分。于是,A校赢麻了。
有人赢总有人输,首当其冲的就是670~689区间的学生,本能被录取,结果因为渣男A校广撒网抬高了分数而落榜。你问落榜了怎么办?都说是渣男了,你还指望学校负责?
类似A校的例子比比皆是,甚至更夸张。勾引你的时候说什么650分大胆填报,最终录了个710分,结果你找谁说理去?我都能想象得出放榜发现自己考了个709分已经订了14天欧洲豪华游庆祝的家长在录取那天是什么感受。
我不是针对谁,大家切勿对号入座。
学校是怎么吊着家长瘾的?这么说吧,但凡你想象到的渣男(也可以是渣女)套路,学校不仅都有,而且更丰富。
你以为学校想要690分的学生,就会一口拒绝670分甚至650分的学生吗?真是图样图森破,既然是渣男,备胎得有吧?万一这是潜力股,最终考了个700分,自己错过了不是亏大发了?
比如这份A学校的签约表
注意,这是一份去年真实存在的签约表,为避免泄露学校信息,故隐藏了学校名称和重点班名称。
重点关注几个地方。
之一,志愿填报方式被锁死,即必须再二、三批次之一志愿填报(如果有自主招生的学校,还会要求你在自主招生栏也报名),并且往往不允许在之一批填报广州外国语学校,也不允许在第二批2、3志愿填报其他学校。
第二,三个级别的重点班,几乎是目前稍有规模的学校的标配,有的还会整出四个级别的重点班,一个年级60%的班都是重点班。按照这份签约表的描述,只要签约,以任何方式被学校录取(包括在名额分配以低一大截的分数被录取),至少是第三级别的重点班。
那么除了最重点的班级之外,后面几个级别的所谓重点班,尤其是没有任何要求的更低级别重点班质量如何?大家可以有自己的判断。
第三,这是一份几乎每个人都可以签的表格,哪怕你也知道自己的水平很可能达不到该校的往年的更低标准,也能签。
因为报了达不到,学校免责;报了达到了,学校放你到第三级重点班即可,而你要升级的前提是你考出学校认可的高分,真考到了理所到更好的班,学校不亏。
对于成绩比较过硬的学生,学校会给出条件上的让步。多半是允许在各批次之一志愿填报“前六”学校(华附、省实、二中、广附、广雅、执信),第二志愿才填自己学校。
还有一些学校会给出有条件的“包捞”(即要求学生第二志愿填报B校,这样确保一旦落榜A校,也能够被B校录取,这样学籍在B校,人在A校上学)。包捞的条件比如不低于A校录取分数线10分。
最有用的,真正做到学校和家长双赢的的签约,有且只有一所学校最顶级的重点班承诺,而且是没有附加条件或者对自己而言很容易就能达到的附加条件。
但这是双向奔赴的结果。往往是省市属以及区属龙头学校,为自己更优秀的那批子弟兵开出的条件。学校对你的优秀知根知底,你对学校的教育心存感激,那么再续三年缘分理所。
但对于成绩确定性不强的家长来说,签约这场“谈判”中,丝毫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既然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而且条件根本不吸引,为何每年还有大量签约的产生?
原因主要是焦虑。而这种焦虑部分来源于中考的录取规则,部分来源于成绩的不确定性。因为“双减”的缘故,后者给家长带来的焦虑这两年更甚。
对学校来说,每年录取几百个学生,放过个别不显山不露水的好苗子,无伤大雅,你爱报不报。但对家长来说,孩子中考就那么一次(如果不复读),这可能是决定人生命运的转折,能不冒险尽量不冒险。
但讽刺的是,哪怕愿意降低对学校的要求,去争取这种不确定性,到头来也不一定安全。因为学校“滥签”导致学校分数线可能被抬高,最终在学生考出预想成绩的前提下却依然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问题来了,你学校有海签,我家长不能海签吗?答案是可以!不知道有没有用,可以签了到时候再比较,反正签约没有任何保障作用,签了到时候可以不填(志愿),别在一棵树上吊死。你可以说我没有契约精神,但事实就是很多人是被逼出来的。
综上,简单一下。
签约是家长和学校的一场博弈,只有成绩优异才有主动权。如果自己的成绩不能稳进这所学校,那么签约就是鸡肋,你没有便宜可占,除非你决定签不签约都会选它,那么不签白不签。
故,除非你愿意对学校的预期起码降低1~2个档次,否则大可不必四处寻求签约的机会。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努力提高成绩才是王道。
这篇文章基本就是我对签约的态度,也可以转发给其他有疑惑的小伙伴。如果有有学校开出了你不明所以的签约条件,可以暗中拍下来或者记下关键条款,欢迎私信问我。?
怎么样才算中考签约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