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退休感受(提前退休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提前退休和内退哪个划算 攒够钱提前退休的年轻人,过上梦寐以求的生活了吗?
三年前,李浩的母亲办了内退的手续,到了今年50岁,每月中旬,她的银行卡内会多出将近两千块钱养老金。去年年初,29岁的李浩辞掉北京的工作,成了家里第二个“退休”的人。不过,和母亲不同,除了利息,他的储蓄账户不会再有任何新的收入了。
如今,李浩在大理租了一间民宿,闲散度日,住房租金和日常开支,都靠此前攒下的那些积蓄。在这里和在网上,他还碰到了一大批提前退休的年轻人。
01 退休前的“自我压榨”
李浩产生退休的念头,是在6年前。那时的他在北京一家国有银行,负责信息安全。朝九晚六,不加班,年终奖丰厚,每隔两年,自动提升一次职级,是朋友们眼里的体面工作。但对李浩来说,这份工作实在无趣, “工作内容很雷同,每天只是复制不同的代码,再稍作修改,身边的同事聊的话题除了八卦,就是子女和配偶的日常。”单身的他,感觉自己格格不入。
他把烦恼讲给朋友,朋友打趣,“既然你这样的日子都没意思,那干脆一步到位,退休好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浩回家后开始认真盘算起提前退休这件事。他开始在社交媒体上频繁浏览“如何在30岁之前退休?”“存够多少钱足够告别职场”,发现这对很多人来说已经不是一个新鲜想法,还有人早就完成了实践,并分享出经验和攻略,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做好财务规划。看到这些,李浩的想法是,别人可以,为什么我不能呢?
《北京青年》剧照
李浩生在山东潍坊,父母均是当地的基层干部,相较于本村的同龄人,李浩家的生活条件算是充裕,但父母生活简朴,受他们影响,李浩在日常开销上比较节俭。步入职场前,他的关注点大多在学业上,从小到大他一直是班级里的佼佼者。上大学时,他曾一度梦想进入电影行业,当个导演。
碍于现实,更为了满足父母的期望,他进入了国企。依照他的最初预想,他大概会和身边的大部分人一样,按部就班地攒钱、买房,结婚生子。,相对乏味的工作,最终还是让他产生了尽早退休,享受生活的想法。
2017年春节后,李浩将自己各个渠道的资金做了累加,制定了一个退休计划“没有特别具体的构想,只是告诉自己,无论年薪有多少,每年至少攒下25万,攒三到五年,这就要求我,除了生活必需品和必要的社交支出,其他的一律都缩减掉。”
当时他的年收入在税后30万左右,一日三餐可以在公司解决,主要开销是四万元的房租。但按照计划,余下的可支配收入只剩下了一万元,为了在攒钱的基础上维持生活,他开始考虑“搞钱”。
《更爱》剧照
起初,他从副业做起。刚上班时,他和同学做过网店,小赚一笔。由于对方家中变故,生意便戛止。两年后,他重操旧业,和的朋友倒卖起电子产品。“利润不大,和人打交道又很麻烦”,让他很快就放弃了做生意的想法。
没多久,他选择了跳槽,进入一家曾经给过他offer的互联网“大厂”。离职前,他犹豫许久,既怕家人的期望落空,也担心裁员的事情发生在自己头上。家里人确实不理解他,为什么放着好端端的“铁饭碗”不要,偏要去受苦挨累。李浩给出的解释,是对方给了近乎翻倍的薪酬。
入职“大厂”后,李浩的公司是产品项目制,自己领活,干多得多。于是李浩成了“卷王之王”,同事们每天的工时普遍在每天九个多小时,他能在公司里待上十几个小时,有几回下班,还打到了同一辆出租车。“趴活儿”的司机见他面熟,问他,哥们儿,你这么干,不怕身体撑不住啊。李浩回答他,在搞坏身体之前,我应该已经退休了。司机笑笑,没再接话。
《我的前半生》剧照
李浩说,在新公司,发薪日那天,他感觉自己是世上最开心的人。“因为工资卡数额的飞涨,意味着我离退休的日子越来越近”。但在上一家企业,他对这个数字并不敏感,“不同的心态,看工资条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每隔半个月,他准时打开一次银行的app查看余额,不时幻想着未来的生活。工作坚持不下去,或者情绪低落时,他也会如此操作。对他来说,那不只是个数字,更是个生活的目标。
后来,因为企业效益有所下降,波及到了李浩的薪资。尽管领导再三劝说,李浩还是选择了再一次跳槽。于他而言,这是积累财富最快的方式。同事都知道他是工作狂,但不知道他是在为实现提早退休做准备。李浩形容这段经历,是“拼命地上班,是为了日后能不再上班”。
随着积蓄渐渐增多,除了一部分固定储蓄,李浩还开始投资。从2018年到2022年,每天下午三点前,李浩都会消失二十几分钟,跑到同事看不到的地方,操作基金和股票。尽管他没有太多专业知识,但随大流,跟着选市场上的热门,也让他累积了一些收益。
如此生活了四年多,李浩的存款已达七位数,甚至比他的初始目标更高。这一次,他没有和家里打招呼,在一个周五的晚上,他很自然地和领导提了离职。在十天的工作交接过程中,他同步打包行李,买好了离开北京的票。
02 进入理想生活
辞职后,李浩前往大理,在古城边租了一间民宿。房子带院子,有厨房,租金每月1300元。他最直观的感受是“一切都变慢了”,在这里,他学会了种花,绣球、月季、洋水仙是他主要种植的品种。每天清早,他都抽出一个半小时左右,浇水松土,有时还会跟它们说话。
除此之外,过去靠外卖和食堂生活的他,开始买菜做饭。哪怕是“下厨一小时,吃饭十分钟”,他也觉得是件乐事。收拾完碗筷,他开始刷剧和读书,最让他感觉快乐的,是他一口气看完了收藏已久的《绝命毒师》和《 律师》。
他没做长远的打算,“只是计划先歇一阵子,然后再尝试些新鲜的事情,比如,爬雪山、写网文。等感到无聊了,再想其他打发时间的方式。”在生活成本上,他不太担心,辞职时他存了100万元的三年定期,年利率3.35%,也就是说每年有33500元的固定收入,平均到每个月,是2800元左右,再加一些理财收益,在没有大额开销的情况下,他觉得这笔钱足够支撑自己度过余生了。“要是碰上通货膨胀,就节省点花,实在不行就打打零工,要是生了重病,索性彻底‘躺平’了。”
在他居住的社区周围,李浩见过很多年纪相仿的人,看起来都没有工作,“他们有的穿着拖鞋推着单车,有的挎着菜篮说着普通话砍价,这些人混在当地人之间,看上去很放松。”待的时间久了,他还发现,这里有很多针对年轻人的活动,“小酒吧的弹唱会,咖啡厅的小众电影放映,都能吸引不少人。”
《我的事说来话长》剧照
林默与李浩是在一次狼人杀局上相识的。和李浩相似,她来大理也是为了过上“养老”生活,只是还没有彻底放弃工作。2020年以前,林默在上海的一家新媒体任职,每天都在写稿,刷社交媒体。林默记得,有很多次热点事件是在傍晚发生的,为了考虑阅读数据,她只能放弃已经拟好的稿件,重新搜集资料和组稿,等工作全部结束时,通常已是凌晨。再回到家,她连刷短视频的力气都没有了。
坚持了两年后,林默感到厌倦,落下了颈椎病和干眼症。她开始思考离开职场,找个轻松的地方养老。那时,她手头有五万元左右的存款,“想留在上海做自由职业者不太现实,如果收入不稳定,光是房租这一项,很快就把积蓄消耗空了。”当时正巧她有位同学去云南做了独立插画师,两人交流后,林默觉得,一边远程接活赚点生活费,一边享受着半退休时光,这种生活模式也适用于她。没多久,她辞职搬到了大理。
林默在云南一边旅行一边工作时的日常记录,能发现很多大城市稀缺的有趣东西
凭借之前积累下的行业资源,林默现在每个月都能接到几项撰稿工作,收入在4000元到1万元之间浮动。和之前相比,她的工作量少了一倍多,而她的固定开支只有吃喝、房租以及她交的个人社保,哪怕拿到更低稿酬,也足够让她过上相对稳定的生活。
半退休后,林默察觉到自己身上发生了诸多变化。比如在上海时,她常打车,也在网红餐馆里“扔”了不少钱。现在,她的日常出行靠二手自行车,吃饭基本都是自己做。市场里的菜价和肉价、街面上咖啡店哪家划算,她也了然于胸。在她看来,“这不是消费降级,反而是更加从容地去对待物欲和生活。”
《我,到点下班》剧照
,她还获得了很多属于自己的时间,每天起床到下午两点前,她完全不考虑工作。这得以让她学习更多的新技能。爱好动漫的她,每天有两小时学日语。去年在朋友的推荐下,她还“入坑”了羊毛毡,“感觉自己和真正退休了没什么两样,赚些基本生活的开销,剩下就能去发现更多有趣的领域了,至于未来怎么样,谁也说不好。”
03 FIRE之路,未必人人走得通
像李浩和林默这类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尽管有些许差别,但通常被统称为FIRE。它是Financial Independence,Retire Early的缩写,即财务自由、提前退休。这一概念最早于1992年由美国作家维姬·罗宾和华尔街财务分析师乔·多明格斯共同提出。在两人所著的《要钱还是要生活》中,他们向读者展示了另一种人生选择——迅速积累财富,尽量争取在35岁前实现退休。
很快,FIRE风潮传至日本,并在其国内演化出了更多形态的生活方式。譬如,大原扁理提出了“做二休五”,旨在告诉他的同辈人,其实不用赚太多钱,也可以确保生活无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说“我的生活方式,在父母那一辈看起来是不能接受的,也会有人骂我说社会就是有我这种人,国家才会衰败,但我不在意。我觉得我不是真正的放弃自己,我还是做着我喜欢的事、过着我认为幸福的生活。”
《去有风的地方》剧照
2021年,日本TBS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还专门 了“FIRE”专题。面对镜头时,书店负责人坦言,最近几年,与FIRE相关的书籍销量持续走高,买书的顾客年龄均在25岁到40岁之间。而那些已经实现了提前退休的人,不再为这种理财术而烦恼,他们的生活状态几近相同,刷博客、看电影、投身于自己的爱好之中。
FIRE流行的原因,与日本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节目里的受访人表示,本国的大企业停止了扩张,导致新增岗位减少,人们只能通过“内卷”,来实现生存的更低目标。除此之外,过去企业中的年功序列制度也渐渐开始动摇,对年轻群体而言,内部升迁变得更为困难。于是,在此趋向下,越来越多人选择跳出这种生活,尝试用提前退休的方式,去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
随着工作压力不断增大,国内在近几年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尝试投身于FIRE生活。从豆瓣小组“FIRE生活”的成员数量增长上便可见一斑,该小组成立于2020年4月,3年不到的时间,组员已经达到了22万人以上。
《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剧照
根据具体生活水准不同,小组成员还把尝试提早退休的人分成了不同群体“肥FIRE”(资产、房产或可投资资产已经达到和目标在500万以上,不工作,维持原有生活标准即可)、“瘦FIRE”(极度节俭,疯狂压缩生活成本)、“咖啡师FIRE”(已辞去工作,但依旧从事 来支付开销)等。
麻省理工学院学者威廉·班根提出的“4%原则”,被践行FIRE生活的人当成重要的参考指标。该原则指出,当一个人存够一年生活费的25倍时,就可以考虑退休了,只要储蓄所带来的收益能维持在4%的水平上,便足以支撑后续生活。
并非所有人都能达到这一标准。今年28岁的赵子曦,常在FIRE生活的分化版本小组“FIRE生活(穷版)”里浏览帖子,她想看别人是如何在经济状况无法改善的情况下提前退休的,但看得多了,她发现,大家的处境很相似,都是在挣扎许久之后,回归当下。
《狗十三》剧照
赵子曦最早接触到FIRE这个概念是在三年前。当时,她参加了一次线下的读书活动,在书店里,有位气质很好的女士讲述了自己提前退休的故事。听完后,不爱坐办公室的赵子曦深受触动,尤其羡慕那位女士可以随意安排日程时。于是,摆脱朝九晚六,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的提前退休生活,就像是一粒种子,埋在了赵子曦心里。
回家后,她制定了攒钱计划。和李浩一样,她也将目标设置在100万,不同的是,按照她当时的收入水平,她每年只能攒下5万元,也就是说,实现FIRE生活要用二十年时间。为了更快达到目标,赵子曦和李浩一样,决定从两个方面付出行动,既开源,也节流。
在开源方面,赵子曦的本职工作是会计,很难有额外收益,她只得尝试着在业余时间做 。一开始,她加入了 刷单群,每单2-4元。做了两个月,赵子曦觉得收益过于微薄,很快选择了放弃。之后,她又试过便利店夜班服务员,虽然收入上有小幅增长,但人的精力终归有限,本职工作也常常因为休息不足而出错,她无法坚持。
在那之后,她更多地从“节流”入手。能自己下厨时,她坚决不订外卖,“如果不得不点外卖,会控制在每顿20元左右。”生活用品,她也几乎都是从拼多多下单,每次收到快递,还要看看盒子里有没有商家的好评返现。
《凪的新生活》剧照
这样生活了一年左右,赵子曦发现,生活的幸福感大打折扣,“以前郁闷无聊时,还能通过买好吃好用的东西来排解,现在则彻底把这条路堵死了”。甚至每次买东西前,她首要考虑的不是对自己有没有价值,而是“不买能省下几块钱”。更让她沮丧的,是银行卡的数字也没有出现大幅增长。
她开始思考FIRE生活之于她的意义,“其实本质上是牺牲一些年的生活体验,换取更多年的空闲,可我的人生只有这么长,二十几岁想做的事情,不见得到了三十几岁还感兴趣。”
赵子曦说,FIRE起初最吸引的地方是可以摆脱工作、金钱的束缚,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享受生活,从而寻找人生的种种可能。但在累积财富的过程时,她感受到的更多的却是委屈和不甘。
如今,她已经不再将提前退休视作目标,“不同的生命阶段,应该有不同的快乐,提前退休只是一个选项,可能它的前景很美好。但对普通人来说,实现它的路,未必那么好走,享受生命的每一刻,或许才是最重要的。”
提前退休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提前退休人生的另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