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重熙生平简介,乾隆帝赐揭重熙谥号为忠烈
揭重熙,一位才华横溢的明末诗人和南明重臣,其人生充满了忠诚与坚毅。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才智,乡试和会试均以五经中试,被誉为异才。他在仕途上一帆风顺,初任福宁知州,以清廉勤政著称,深受百姓爱戴。
崇祯十七年的变故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李自成攻下北京,崇祯皇帝煤山自缢,满清铁骑南下,揭重熙决心以身许国。他与福宁州副总兵洪日升联手勤王,南下南都辅助弘光帝抵抗清军。他的勇气和智慧在这场抗清斗争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清兵攻陷南京后,揭重熙回到抚州为父守孝,却未曾放弃抗清事业。他与艾南英、傅鼎铨等人组织抗清队伍,多次与清军展开激战。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他仍然坚持联络各地反清力量,共图复明大业。
隆武帝朱聿键对揭重熙极为器重,多次赋予重任。揭重熙在抗清战争中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信念,使得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他率部深入赣东闽西山区与清军周旋,接连收复失地,为复明事业立下赫赫战功。
清军的强大和明朝的衰落使得复明之路充满艰辛。揭重熙在战斗中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最终因寡不敌众被俘。他在被捕前表现出无比的英勇,毙敌数十人。永历五年十一月初三日,揭重熙在建宁南街市口遇害,为国捐躯。
揭重熙的一生充满了忠诚与英勇。他的事迹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他的坚定信念、勇敢抗清、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他的故事将激励更多的人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这位南明重臣、明末诗人的早年和抗清事迹令人敬佩。他的聪明才智和坚定信念使得他在困境中仍能坚持抗清事业。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个充满忠诚、坚毅和勇气的传奇。揭重熙的一生将永远被铭记,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永历四年,那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年代,揭重熙携手广信的曹大镐义军,在闽北大地上与清兵展开了一场血战。这场战斗,他们斩首万余,气势如虹,乘胜攻克了抚州。揭重熙本人也在战斗中多次负伤,展现了他的英勇与决心。
次年,揭重熙向着邵武进军,路上遭遇了强大的敌人。在崇安的百丈石,他被清军包围,身陷险境。他奋勇杀敌,颈部中箭依然挥刀力战,血染征袍。最终,他虽力竭被俘,但他的英勇抵抗为他的部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逃脱。
清军对他极为重视,曹天寿、殷应寅两位将领用车子将他接入城中,招待得极为周到恭敬,企图劝降他和他的部队。揭重熙并非易于屈服之人,他识破了敌人的诡计,用坚定的态度义正辞严地斥责了敌人。他在狱中绝食七日,以行动表示自己的决心。
在清军将他转移到建宁监狱的日子里,揭重熙并未屈服。相反,他在狱中作诗数百首,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志向。这些诗中充满了民族尊严和浩然正气,让人感受到他的坚韧与不屈。
永历五年的十一月初三日,一个令人心痛的日子。揭重熙在建宁南街市口慷慨赴死。临刑前,他坦然下车,整理衣冠,昂首南向,引颈就刃。他的英勇就义,让见者无不感动落泪。
除了战场上的英勇,揭重熙还是一位文学才子。他的《揭蒿庵先生诗文集》流传后世,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乾隆帝对揭重熙的英勇事迹深感敬佩,清四十一年,他赐给揭重熙“忠烈”的谥号,以表彰他的英勇和忠诚。
揭重熙的事迹,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他的英勇、忠诚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他的故事将永远被铭记,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