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真堂遭亚洲动物基金会痛批
全球各地的动物园总是吸引着无数好奇的目光,人们对动物世界的奥秘总是怀有无限的好奇。此次动物园的反常景象却让旁观者们惊愕不已。不是动物围观人类,而是人类围观动物的生活状态,尤其是那些生活在囚笼中的动物。归真堂的事件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一场关于熊胆引流活动的参观吸引了全国媒体的关注。数十家媒体百余名记者被安排近距离观察熊舍,他们所看到的场景却让他们五味杂陈。在铁栅栏外,他们以十人一组的顺序轮流观看胆汁引流操作,才能进入更内部的熊舍。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活动区的熊群吸引,而远处传来的熊的嚎叫声更是让人揪心。
参观者在观看胆汁引流时,必须穿上防疫服装,严禁喧哗和使用闪光灯。他们观察到,引流工具简单而精细,类似于球类打气所用的气针。在这个过程中,熊似乎并不感到痛苦,它们专注于食物,没有其他异常举动。整个养熊厂并非全部开放给媒体参观,手术室等设施更是被严格保密。这令许多记者感到不满。
参观结束后,归真堂人员发放了参观意见调查表,其中包括一些敏感话题如是否能接受活熊取胆等。在遭到媒体记者的一致反对后,他们迅速收回了调查表。同时专家座谈会上,场面一度混乱,味十足。专家们的观点与媒体的质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归真堂对于媒体和专家的质疑大多选择回避或答非所问。而作为资方的鼎桥投资则表现得十分主动,向媒体展示了对归真堂的投资信心和对无痛引流技术的支持。
然而味最浓的时刻出现在亚洲动物基金与归真堂的交锋中。亚洲动物基金中国区对外事务总监张小海表示他们对归真堂的参观安排感到愤怒和失望。他们按照归真堂的补充说明来到现场却未能如愿参观,对此张小海表示归真堂的态度冷漠生硬、不尊重他们。因此亚洲动物基金决定不再与归真堂进行任何互动。他们愤怒离场后发出警告,指出这次开放日活动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公开透明。
这次媒体、专家和亚洲动物基金与归真堂的交锋让人们更加关注动物的权益问题以及人类对待动物的态度问题。这个事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养熊产业的质疑和反思,呼吁更加透明公开的管理和对待动物的考量。张小海坚定地表示,亚洲动物基金会的宗旨是取缔熊胆产业,我们并不希望与企业有过多的冲突。我们深知,即便是采用所谓的无痛引流技术,活熊仍然极有可能罹患严重的肝胆疾病乃至癌症。那些声称可以通过替代方式解决熊胆问题的人们忽视了问题的实质我们必须取缔熊胆产业。随着采访的结束,亚基会成员带着行李离开了酒店。
就在上午参观熊场的过程中,记者旁观了一场微妙的通话。归真堂董事秘书吴先生致电张小海,通话中他主要陈述了归真堂的计划安排,之后便挂断了电话。在这场对话中,吴先生似乎更多地是在自言自语,试图阐述归真堂自身的立场。然而面对亚洲动物基金会的介入和公众的关注,归真堂的压力显而易见。原本他们可能只是希望通过上市获得某种名分和地位,然而却引发了众多组织和个人的关注与反对。即便中医药协会给予了支持,但他们仍然感到力量单薄。现在亚洲动物基金会也牵涉进来,他们更加意识到自己的弱势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不能给外界留下任何批评的机会,否则一旦展开争论,恐怕所有人都会站在舆论的熊笼之中争论不休。因为现实是外面还有无数的熊在默默承受着取胆的痛苦,而且新的取胆时刻也即将到来。我们必须行动迅速而果断,因为每只熊的生命都值得我们尊重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