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标准在质疑声中何去何从?

生活常识 2025-04-20 11:14生活常识www.xinxueguanw.cn

在中国食品安全标准的争议与未来之路

面对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中国食品安全标准成为了争议的焦点。面对质疑和关注,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到底何去何从?本文将深入这一重要议题。

谁在中国主导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

经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我们知道卫生部是负责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工作的主体。在卫生部的组织下,成立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负责审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草案。值得注意的是,审评委员会的委员名单中,大部分委员来自卫生部及其下属机构,同时也有来自农业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单位的专家。

一个食品安全标准的出台需要经历哪些环节?

我们以乳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定为例。在“三聚氰胺事件”后,重新制定乳品安全国家标准成为共识。由卫生部牵头,联合多个相关部门和单位,成立了协调小组。该小组推荐了近70名专家组成专家组,并由王竹天担任组长。在研究与讨论的过程中,近600人次参与了各工作组、起草组以及专家组的工作。经过一系列的讨论和审查,新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终于由卫生部批准公布。

2009年8月19日,魏荣禄参加了一场乳品标准讨论会议。当时,会议规模虽小,仅十几人,但氛围热烈。时任卫生部监督局副局长的苏志代表部领导听取意见,王竹天主持会议。这场会议上,曾寿瀛、顾佳升等奶业专家齐聚一堂,共同商讨生乳的标准。据魏荣禄回忆,会议中,几位奶业专家力主制定每克生乳菌落不超过50万个、每百克生乳蛋白质不低于2.95克的标准,这一提议很快达成共识,形成了最终的送审稿。令人意外的是,此后曾、魏、顾三人并未继续参与乳品订标工作。

时间流转到2010年3月,正式公布的乳品新国标却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质疑。菌落计数放宽至200万个,蛋白质含量降至2.8克,这一改动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强烈反响,纷纷指责这是“全球最差标准”,甚至怀疑标准制定被大型企业所操控。

面对公众的质疑,曾经参与标准制定的奶业专家在接受采访时选择了沉默。他们中的许多人表示,“我现在没什么可说的了”,“说了有什么用?”这样的答复透露出他们的无奈和困惑。

有关专家呼吁公开会议纪要,以消除公众的疑惑。他们指出,关于食品安全标准的争议并非个案,前不久速冻面米食品的安全标准也引发了争议。卫生部在解释标准制定过程时提到了多次研讨会、广泛听取意见等过程,但仍有专家和公众对标准的制定过程表示疑惑。

魏荣禄曾经试图了解为何推翻生乳菌落和蛋白质的标准,得到的消息据说是各部委协调的结果,但具体过程仍不得而知。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专家表示,如果卫生部能公开会议纪要,包括谁参加了会议、会上谁提出了什么意见、如何辩论等,整个过程一目了然的话,或许能从根本上消除一些专家和公众的疑惑。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应松年也强调,公开透明是解除公众疑虑的重要途径。他指出,本行业的专家是懂行的,整个订标过程至少应该对专家全透明。如果决策和专家的意见有大分歧,应该重新召开论证会以避免“暗箱操作”之嫌。这样既能确保新标准的顺利实施,也能有效消除公众疑虑。这样的讨论和决策过程无疑会增加公众对新标准的信任度,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上一篇:生活不容易经典句子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