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紧缺导致国家优质护理无法进行

生活常识 2025-04-20 10:13生活常识www.xinxueguanw.cn

优质护理的再次启程:从政策到实践

随着国家医改步伐的推进,优质护理成为了上海市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之一。今年,上海市半数三甲医院将在年底前按照卫生部的工作标准和上海市医改要求开展优质护理。这一服务的核心在于,每位患者都将有相对固定的责任护士全程负责,这意味着原本由护工完成的生活护理将重新由护士接管。

这一变革引发了广泛关注。业内人士坦言,护士紧缺是推广优质护理的主要瓶颈,尤其对于一些仍在维持传统护理模式的医院来说,挑战更大。综合改革势在必行,以确保这一惠民实事得以落实。

以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小曹为例,她所在的病区去年开始试点推行优质护理,实行“包干制”。从入院到出院,小曹负责病人的全部护理,包括生活护理和心理疏导。这种变化让病人更加信任护士,但也让护士们感到工作压力增加。

卫生部早已明确规定,病人面部清洁、翻身拍背等床旁基础护理内容都是护士的职责。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等“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单位,推出了“住院患者护理包干制”,让一个护士负责3至6名患者的住院全过程。这不仅改变了护士的工作方式,也大大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尽管有了这些积极的尝试和变革,优质护理的推广仍然面临挑战。能否坚持并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前景并不完全明朗。

有些护士对给病人擦身等生活护理表示难以接受,认为这并不能体现护士的工作价值。而病人和家属对“无陪护病房”也持怀疑态度,担心价格贵、习俗习惯差异、护患间交流障碍等问题。

记者还了解到,由于护士紧缺,一些医院难以做到所有的病人都由护士来擦身体。这种现实情况与卫生部规定的一些理想化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一项调查显示,4成受访病人及家属对“无陪护病房”持否定态度,而愿意做“无陪护病房”的护士仅占38%。

优质护理服务是一项有益的改革尝试,但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和综合改革来确保其得以持续推广和深入实施。在解决护士紧缺、提高护士待遇、加强护患沟通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努力。也需要加强对病人和家属的宣传教育,让他们了解并接受这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上海市护理协会最近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前上海市共有护士六万多名。令人担忧的是,近五年来,护士行业的流失率一直保持在约10%的水平。随着“优质护理工程”的深入推进,护士的工作强度逐渐增加,使得人手短缺问题更加突出。

为了真正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我们必须正视并解决当前所遇到的瓶颈问题。上海市卫生局质控中心主任施雁强调,公立医院改革中的护理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护士是患者接触最频繁的人群,他们与患者之间建立了直接的沟通界面,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百姓看病的直接感知。

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过程中,我们遭遇了一些挑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便是护理人力短缺。一次性招聘大量护士对于公立医院来说并不现实,这不仅因为护士的培养周期长达三年,更因为这会显著增加医院的运营成本。为此,我们可以考虑聘用护理员来协助护士完成一些普通病人的生活照顾工作,以降低人员成本。加强临床专科护士的培养也是一个重要的解决策略。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马进教授指出,虽然上海市大医院的护理质量长期以来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但近年来,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不完善导致护理质量出现下滑趋势。推广“优质护理”实际上是一种回归。要想真正落实这一举措,我们必须从根本入手,加大投入,并扭转公立医院的逐利倾向。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为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上一篇:儿童哮喘的症状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